台灣親子共學家庭教育實踐班|一場開啟自我思辨之路的講座

你好!娘 聊聊教養 探索思辨 順勢育兒

在17世紀時,兒童被認為只是大人的縮小版,兒童的權利不被重視;聯合國大會在1959年通過兒童權利宣言與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強調兒童應獲得特別照顧之必要性。我們要正視孩子是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不再是大人的附屬品,要尊重孩子,他們不只有生理與心理需求也有學習的需求,不能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



⚑只要在每篇文章的拍手圖案點五下即可不花錢就贊助阿冠的創作,google與臉書帳號都可以直接註冊,謝謝您的支持!

其實從小武出生前的兩顆空包彈給我們的生命功課開始,我們學習到「順天」,順勢生產時我們也以低人為介入的方式來等待一個生命的降臨;到了寶寶出生後,選擇全親餵母乳,不計算比較孩子的奶量與喝奶時間甚至過度餵奶,全交由寶寶自主哺乳;也不用各種專業或偏方來「訓練」寶寶的睡眠時間並期待他盡快睡過夜,而是理解生物在生命初期的本能需求;到了開始讓寶寶嘗試母乳以外的食物時,我們也是採用BLW(這英文是寶寶自主離乳,不是寶寶自己吃手指食物)的方式來進行,讓寶寶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與何時離乳;相對坊間95%的做法,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很低介入的在陪伴寶寶,或者以為自己沒有控制介入,但其實無形之中還是反射性動作的在控制介入寶寶的成長(這部分我之後會慢慢寫下我的檢討報告)。直到我參加了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的教育實踐班講座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的調整還有很多很多很多!

我曾經在文章裡有提過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與我的育兒三大粗略不負責任分類,都跟親子共學團的概念有關。要參加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需先參加兩天的教育實踐班講座,了解理念是否與自己的教養方向相符,或者自己是否有被驚醒到想要往這方面努力,進而加入共學團,而不是聽別人說好棒棒就盲從加入,進入後才發現怎麼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因為在這裡不只是帶孩子來放風耗時間而已,是大人與孩子一同學習思辨的團體。

 

阿冠之前曾寫過幾篇關於順勢育兒(請點我)的文章,我個人認為補上了這篇,就會把我思維脈絡的前因後果交代更清楚些。否則,之前不論在網路上或實際生活上描述這些觀念時,多半會遇到這是「柏拉圖式教養」或「天方夜譚」的回應,但我也不會感到失望與憤怒啦!畢竟還沒聽過這場講座前的我們,應該也是這樣想的。

不管有沒有孩子的人,都歡迎看看這篇心得筆記,反思自己的學習成長歷程,是不是被太多的固有思維限制住,開始練習思辨,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不同的方向與視野。沒有孩子或不想有孩子或討厭孩子的人,能讓自己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路上或身邊親友的孩子;參加過實踐班的爸媽們,可以當做筆記複習,因為當天還要照顧孩子,大概能聽進去五成已經很了不起了。

雖然我曾經短暫參加過,現在並沒有在共學團裡;也不可能認同所有的觀念做法,甚至操作模式也會有我們自己的樣貌。但我覺得不論最後是不是在這個團體裡,這場講座切切實實開啟我用不同角度的思維來看待孩子的成長與孩子對話並開始反思自我的成長歷程,不斷在生活中自我思辨過去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我還是想花時間把這些不論有無孩子的人都應該看看並反思的觀念記錄下來。這篇文章主要是擷取郭駿武那場對我來說比較有感觸或我當場點頭如搗蒜的段落做文字整理,完整版還是要到實踐班講座現場聆聽保證你如沐春風,彷彿重新活了一遍(或者覺得過去白活了,誤)。

 

生個小孩來實驗不打罵教育

現任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的郭駿武結婚十年42歲生小孩(其實老潘也差不多),跟多數晚生小孩的爸媽想法一樣:「覺得這個社會太爛了?每次好不容易生一個小孩出來適應這麼爛的環境,怎麼想都不對勁?」但因為對教育充滿熱情,身邊友人就勸說這麼喜歡小孩何不自己生一個?再加上與另一半都是長時間推動不打罵反體罰理念的教育工作者,總是要有一些實務經驗,不然老是叫別人這麼做,也說不過去,乾脆就自己生一個來做實驗。

在基本人權呼聲高漲的時代,現在若把「不打罵反體罰」這個題目拿來台灣做公投,是不會通過的,多數人無法接受不體罰小孩,連冠爸冠媽或者阿冠身邊的眾多友人都無法接受零體罰。郭駿武說:「台灣從威權社會走到現在,其實並沒有進入實質民主;進入實質民主光靠我們這一代是沒有用的,需要長時間的推動,但如果一直都沒有人推動,這個社會並不會朝向我們想要的那個美好目標發展,甚至可能會越來越糟。」所以親子共學團除了在不打罵教養方面的努力,深知教育會被政治經濟影響,對於政治議題的推動也非常努力,也不斷跟各個體制學者教授做交流,奠基親子共學團要做的事情。如果只是單純要把孩子帶好,他可以不用做這麼多事情,只要自己帶就好。

有感於不打不罵在台灣的社會真的太困難了,更不用說親子共學團擴充到「不恐嚇不威脅不利誘甚至不處罰」;郭駿武推動的親子共學團想告訴大家如何在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條件下,做到不打不罵,要證實一件事:「一個孩子在平等尊重環境底下,他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是否會像所有人想像的那樣,要不就為非作歹?要不就乖乖的當奴才?小孩會爬到頭上會無法無天嗎?這兩極之間沒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不尊重專業的開始-家庭教育

但!即便是教育專家的郭駿武,三代同住,一生完小孩也是要面臨各式教養問題的衝突。我們可能會有個迷思以為郭駿武是老師又是專家,爸媽一定會尊重他的做法,但是在台灣的家庭裡,不管在任何領域有什麼令人驚豔的專業,只要遇到爸媽回一句:「啊我什麼都不會還不是把你們都養到那麼大?」我想大家一定都有聽過類似的話,這就是台灣不尊重專業的開始。

另一個困境是,因為女主外男主內,這對傳統家庭的衝擊非常大,是個革命性的決定。除了社會環境的不認同,也會自我懷疑這樣的決定是對的嗎?帶小孩出門一路就會被問:「你不用上班嗎?」「我現在專職帶小孩。」這真的要對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很認同很有價值的人才能回答的如此有自信,很多人被人家一問就縮回來。其實這連全職媽媽都會被問:「你自己帶小孩喔?」「對啊!」「這麼好命不用上班喔!」「……」跟沒自己帶過孩子的人也不需要多計較啦!阿冠都笑笑帶過就好;全職奶爸面對各式的質疑聲量一定更大,我懂得。

 

家長、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多重角色

很多媽媽會抱怨自己帶小孩很累,但是郭駿武樂在其中,他認為自己帶小孩像是唸了一所研究所。因為角色的不同比較容易做到不打不罵,不會因為小孩惹什麼麻煩就生氣;也不會因為小孩做什麼事就認為他在找我們麻煩。可以用比較客觀的態度來看事情,他建議大家試試看,如果不單純只是小孩的媽媽這個角色,很多帶孩子的情緒跟認知才有機會做調整。因為你可能會變成跟孩子遊戲或者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對造物者感到讚嘆,而不是一味的認為孩子跟我們唱反調,進入對立的惡性循環。

如果一直自認為是傳統的媽媽或整個家族都定義在傳統的父親母親角色,那就永遠脫離不了「打罵」的惡性循環。那不是你我修養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重新用「不控制人」的方法來陪伴一個人的成長。

阿冠也認為這個方法真的很好,跳脫單純媽媽這個角色,面對孩子的很多行為反應,我們的解讀都會變得更放鬆也更有趣,而不是只想要控制制止的各種媽媽自己看不下去的行為。想想,為什麼孩子在玩(搗亂),你不能陪他一起玩(搗亂)呢?

 

台灣教育教導我們最嚴重的後果,每個人都學會「假掰」

「我們都在同一個教育制度下長大,所以對於什麼時候想把孩子踹下床,什麼時候會忍無可忍想把孩子掐死的情緒當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來共學團學習用其他方式繞了一圈做了調整,而沒有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打罵孩子。共學團知道孩子成長的關鍵在家庭,家庭的關鍵在父母,如果父母不調整認知,不調整做法,那就不可能做到不打不罵,不然就是『假掰』。」這是台灣教育教導我們最嚴重的後果,每個人都學會「假掰」:說一套做一套。

這句話真的說得太好了,常看到很多人說:「我的孩子怎樣怎樣……」但是轉頭看看爸媽自己,阿冠深深覺得你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真的只是剛剛好而已。希望孩子不要滑手機要多看書,但爸媽自己呢?希望孩子要尊重他人,但爸媽自己呢?覺得自己已經給孩子很多空間了,但時不時還是一直介入孩子的成長,這些案例阿冠實在看太多了!

 

共學團不是只有帶孩子來玩

假掰這個議題在共學團也是可以被拿出來討論,因為曾有媽媽問:「不是來共學團才不打罵喔?」「沒有喔!在家裡就要開始喔!怎麼會有這個誤解?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平常生活的互動累積,直接在孩子身上留下教育的影響;所以現在遇到所有的教育困難,是平常跟孩子互動累積出來的。」

「以前都有打有罵怎麼辦?」「認真誠懇的跟孩子道歉!並跟孩子約定從今天開始不會再打罵你,但是孩子絕對不相信你!」這樣怎麼辦?不是叫我們大人要壓抑情緒喔!是跟孩子溝通約定如果當我們講話比較大聲或想要打人的時候,記得提醒大人。首先,要能接受孩子的提醒,慢慢練習也讓孩子看到並相信你的改變。

沒有打罵過孩子的,也要重新整理過去是怎麼長大的。因為共學團不是共玩團(play group),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學習的團體,大人學著重新整理自己的成長歷程自我思辨有哪些不合理的情境,而我們正需要練習將這些不合理轉換成合理對待孩子的方式。

 

自我實現的特質怎麼不見了?

親子共學團追求的目標不是社會所認為的成功價值,追求的是自我實現,那是人發展到最後最極致的呈現。從那些自我實現者的人身上抽離出來一些特質,令人感到訝異,這些特質每個小孩天生都有:

  • 堅持:堅持到很固著,你會覺得他頑固不靈講不聽。
  • 熱情:孩子還沒上學之前,白天都是第一個跳起把爸媽搖醒,不是要吃東西就是要玩耍。上學之後都要爸爸媽媽去叫他起床,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 勇氣:不怕死啊!什麼都可以玩。
  • 創造力:創造力卻也時常被大人解讀為惡搞。

以上是我們人類本來都有的自我實現特質,但是在我們原本教育體制內的成長過程當中,怎麼把這些自我實現的特質搞不見了?夜深人靜時思考看看為什麼我們這四個特質不見了,如何被摧毀掉?就會知道為什麼不能打罵恐嚇威脅跟利誘。

在談到這個主題時,阿冠也是被震了好大一下!現在想想,這些特質真的天生都有,但我們從小被對待的方式,與現在大多數爸媽對待孩子的方式,真的就是不斷在摧毀這些特質啊!

 

孩子是可以講道理的,端看你願不願意

「很多人會以為來共學團就是什麼都不管讓孩子自己玩?」「不是喔,這只看到表象。共學的孩子到了一個場地會去觀察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是要跟孩子討論的。」

其實孩子一出生就開始進入家庭這個小社會,但這個家庭給他什麼類型的規範,是可以討論可以驗證可以思辨可以對話的嗎?還是只能單向不能溝通檢視的規定?這些都會影響他之後出社會的行為表現。

「我們以前都被教得很乖,被打罵得很乖。打罵教育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就是對抗性的,一種就是順服性的,台灣社會這兩種人佔了絕大部分。」所以我們不相信孩子是能講道理的,因為我們過去的經驗沒有人跟我們講過道理,導致有了孩子也不相信能跟孩子講道理。阿冠跟身邊很多人分享不打罵的概念,多半接收到的回應就是,孩子不打不成器,不打不教以後就會變壞,但是「教」孩子真的只有打罵一途嗎?

郭駿武成立共學團要證實一兩歲的孩子都能講道理,只是你願不願意跟他講道理跟對話。「每次的互動過程,孩子都不斷學習調整在這個社會生存的能力跟模式。共學團不但沒有脫離社會,反而很能夠跟這個社會互動,不是適應社會喔!是跟社會互動!為什麼不要適應社會?這麼爛的社會有什麼好適應的?大家每天都在說社會多爛多爛多爛,但卻要叫我們的孩子適應社會?不覺得這邏輯嚴重的矛盾嗎?」

所以,一開始參加共學團的孩子或爸媽,會有個現象叫做「放毒」,把過去被壓抑被限制被規定的這些毒排掉,孩子也慢慢學會自己判斷,這是可以玩的嗎?彼此都是需要練習的。

 

共學一起撫慰玻璃心

台灣教育教出來的人都很玻璃心,不能被講的,大人也是這樣,一講就翻臉。郭駿武知道大家很玻璃心,所以組共學團;不是要大家一起玻璃心碎滿地,是要互相支持,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互相幫忙。要接受人都會有這樣的變動狀態,不要一副自己狀態都很好,那都是假裝出來的,哪有可能帶孩子時狀況一直都很好?

孩子每天都在呈現我們大人之前如何被對待、如何應對這個世界社會各種面向的反應模式,在台灣過去威權的時代只有上對下沒有平等的架構,每天大人自己看電視滑手機不進修學習,卻叫孩子讀書學習,這是最奇怪的身教,又是假掰的說一套做一套;生活中探索環境以孩子為主,但不代表就要委屈大人,這之間要做很多努力與學習才能協調出和諧的生活,所以跟孩子一起共學(共同學習)吧!

 

人類社會之所以進步,是因為孩子亂來

我們要認知到孩子只有三個時間會安靜,第一生病、第二想睡覺,第三是偷偷做大人認為的壞事的時候,表示孩子本來就活繃亂跳啊!不要去想像孩子會很可愛乖巧安靜,有沒有反思過「孩子很乖」這些價值觀是從哪來的?誰告訴我們孩子是這個樣子的?有啦!廣告跟電視都這樣演的啦!還有一些奇怪的教養書教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很乖」是被打罵出來的。

我們對孩子這種物種是完全不了解,到現在還是對孩子有偏見,覺得孩子都亂來,從來不相信孩子。大部分人看到孩子「做壞事」都會生氣,大家可以思考看看這種反應模式是怎麼學來的?為什麼有人看到孩子會欣賞孩子?例如孩子很愛畫牆壁,有的父母練習欣賞孩子畫牆壁,有的人一看到就抓狂。

當我們認為孩子在搞麻煩時,其實他是在建構實驗環境,我們要感到很欣慰他不是依賴大人一直問:「這樣怎麼做這樣怎麼弄?」而是自己很認真的做研究!阿冠想起我們求學階段是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什麼實驗,那個實驗步驟還有SOP!還只是為了考試答案而做的實驗啊!

大人會把孩子建構實驗環境的練習跟能力當做在找麻煩,如果哪一天我們看到孩子搞一個會讓我們覺得很麻煩的事情,放下你的偏見,試著欣賞自己的孩子吧!不要在孩子建構實驗環境時,摧毀他的實驗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這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如果能保住他的這種好奇心,就不用擔心他未來的學習。放手讓孩子完整的去玩一遍,試著去發掘出他到底在幹嘛,重新跟著孩子學習吧!

只是我們大人通常主觀認定孩子這些行為不叫學習,都想把孩子的行為變成我們認為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我們都用單一的思維去認定何謂學習,但是我們以前所知的學習方式,其實真正成功的人很少,而且我們一直在學習的過程中受挫、被打壓。

 

自我反思與自主學習

「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養孩子要重新回溯自己童年的不正當對待,要從我們孩子身上翻轉。帶孩子如果沒有這種反思,就會以為我們以前被對待的方式都是對的,有經過反思才會知道自己被影響了什麼。」

如果很清楚從自我的身上反思過去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就會很清楚除了對孩子不打罵恐嚇威脅利誘,連同大人崩壞的學習模式也需要重新調整,現在很多大人根本不會自主學習,只要一想到要學,就是「排課」、「上課」。

推薦去翻翻已經絕版的《瑟谷傳奇》(改版內容一模一樣的新書名:用「自主學習」來翻轉教育!沒有課表、沒有分數的瑟谷學校)、《自主學習》(已絕版),阿冠再推薦一本《會玩才會學》(2021再版),看看50年前人家怎麼討論自主學習,如何相信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阿冠在近幾個月開始接觸到臺灣瑟谷教育的訊息,從圖書館借了這些書來看,真的非常精彩!整理這篇筆記才發現原來去年聽講座時,駿北已經介紹過這兩本書,只是那時候緣分還沒到,不過還好我們一直有在這方向努力,現在才看也還不遲。

為什麼孩子天生就會自主學習?語言爆發期的孩子會忽然蹦出很多詞彙,但在那之前沒有人把孩子送去上語言課上文法課,那為什麼他們都會講話?這都是平常生活的學習累積,沒有人「教」他學;是孩子為了探索了解這個世界與人溝通自主學習的最好例子,但我們大人都沒看見,我們總認為要去上課才能學習。

「要上課才能學習」這個觀念是怎麼來的?難道不是我們從小被教出來的?其實孩子本來就會自主學習,反而是我們大人要把控制介入限制孩子的空間撐出來,撐出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ADHD與ADD?!

「孩子大約在五歲的時候學習大爆發,對什麼事情都很有興趣,家長如果照一般的就學模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一送幼稚園就完了,送進一般體制,很旺盛的學習力就會被壓制。我們人會先入為主,以為學習就是這種模式,千萬別讓孩子在一開始認為『上課』就是那個樣子。」

郭駿武說暖暖蛇(大腳小腳的小學共學團)的孩子上課超忙,也不要以為他們都會乖乖坐在位置上,不是乖乖坐在位置上才叫做「學習」,他們整天都在學習。上課走來走去的孩子在坊間會講疑似ADHD(注意力不全症候群),但每次問問題都是那些走來走去或趴在桌子上的先舉手,不要以為他們都沒有專心聽,我們要打破那種孩子要規規矩矩坐在那邊才叫專心的觀念,那會很容易誤判;因為還有一種叫做ADD(注意力缺失),特別好發於女生身上,不要以為她乖乖坐在位置上認真聽講,其實腦子已經不知道飛到哪去了(很多媽媽應該都屬於這種,看我的長文應該也很容易飛走)。阿冠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朋友,很可惜因為現實的關係只能待在一般體制內,是個我跟老潘都覺得很可惜的人才。

但自學上課用對話的方式,很能夠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孩子可以說話就不會無聊跟沒事做。因此自學的上課人數不能太多,才能真正去協助每一個孩子往他的方向去發展,而不是用同一個標準把每個孩子框起來

 

不要以為老師講的都對

暖暖蛇前幾年有收唸過小學中途轉進來的孩子,跟已經共學將近十年的孩子對照很清楚看到共學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模式的差異。

暖暖蛇的課程幾乎都在反思對話,很少老師自己在那邊一直講課。

某天郭駿武在「自主學習」課堂上問:

  • 「如果你們平常學習遇到困難怎麼辦?」(因為課堂排不多,所以在家的時間會比較多。)
  • 轉學過來的孩子很快舉手很政治正確的回答:「問老師!」
  • 親子共學的孩子說:「不是吧!」
  • 「為什麼不是?」郭駿武挑戰共學團的孩子反問。
  • 「應該要自己先去找資料。」
  • 「你們怎麼找資料?」
  • 「平常看你們用手機平板找資料。」(他們很會使用這些工具。)
  • 「你找那麼多資料怎麼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的?」(現在不可能找不到資料,是資料太多怎麼判斷。)
  • 「我們會再去找同學討論。」
  • 「如果同學討論不出來呢?」
  • 「再去問父母。」
  • 「如果父母問不出來呢?」
  • 「再來課堂上討論。」

可以很清楚看到兩種不同的學習軌跡,哪種掌握比較多的學習模式與管道?顯而易見。

在學校被訓練出來只能問老師,如果老師不在的話,就算了,當做沒這回事,也不一定要解決任何的疑惑。這是我們多數人以前的學習模式,自己不會想要查清楚,也不認為自己能夠查清楚。

這個阿冠我也是非常有感觸啊!在以前求學階段,光要把老師上課教的記下來背下來都已經焦頭爛額了,真的不會有那個動力跟心思要再去找更多的資源來驗證什麼東西。

 

學校考試只能強化單一模式的學習

如果沒被外力介入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不斷在反思,有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學習方法,跟我們以前在學校那種單一的學習模式不同。過去還會用考試來強化那種單一學習模式的正確性,把所有人都變成一個樣子,並不是說學校的考試模式不適合所有的人,當然他一定會適合某些人(那些學霸就非常適合),但絕對不適合大部分的人,所以暖暖蛇共學團想開發出更多的模式適合更多的人。

孩子的學習是在生活中不斷累積醞釀跟發展,在某些事情上都會有獨特的創舉,如果這些孩子被放在要求一致性的學校體制裡,會看不到孩子的發展,反而會被歸類為調皮搗蛋,事實上他們是很有創意的孩子,待在學校就會被打壓;他們只好把創造性放在破壞社會規範,就是一般講的為非作歹,那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應該把創造性放在推動人類進步的事情上,這是教育真正要做的事

 

學生假裝學,老師假裝教

在大學當教授的朋友跟郭駿武抱怨教學現場有一半學生在睡覺,以前還有一半會認真聽課,現在剩下一半都在玩手機,只有坐前面那一排兩三個會認真聽課。學生都在假裝學,很多老師都假裝教。但是教授抱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差,直接這樣責罵孩子有道理嗎?這不能只怪孩子。孩子從小就被安排,如何練習發展他天生就有的自主學習能力?

台灣的老師只希望學生聽話乖乖坐好照做指令,主動乖乖做完老師交代的作業並不叫做自主學習呀!我們的教育並不真的希望孩子有自主學習能力(有的話也只是口號),因為當孩子真的自主學習時,就會被貼上亂搞不聽話過動等等的標籤。

「一個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他會幫你惹多少麻煩你知道嗎?你有準備好要幫這樣的孩子撐出空間嗎?」所有的美好理想都要付出強大的代價。

阿冠也認為台灣的教育從幼稚園開始就不知道到底是誰在上學(你看老師交代的事情寫聯絡簿、整理書包都誰在做?),甚至到大學選填志願都不是孩子自己的事(多少爸媽以為孩子是幫自己考聯考的槍手啊?),主體是誰根本搞錯了!以為從小就在幫孩子規畫人生,殊不知是在阻撓他真正的人生發展啊!

 

如何幫有自主能力的孩子訂定目標

現場有人提問:「剛有提到孩子都會自主學習,那身為老師或家長會協助孩子訂定目標嗎?」

郭駿武:「我們會訂目標,只是訂目標的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樣,主要先看孩子的『學習動機』,先觀察孩子有哪些學習的特質、興趣跟方法。例如:孩子大約四五歲時,有的孩子對藝術創作有興趣,有的孩子對寫字很有興趣,有的對自然科學很有興趣,每個孩子會表現出對不同領域的興趣。發現這些特質之後,會先測試觀察等待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會不會只是一時喜歡。觀察過後,保留各種可能性,不要那麼快定案。」

很多老師爸媽一看到孩子對什麼有興趣,就擴大解讀這種現象,常常做的協助恰恰好把孩子的興趣澆熄。例如看到孩子喜歡畫畫,就送去學畫畫;看到孩子只是扭動身軀,就覺得他很愛跳舞而送去學舞蹈,非常可能從此阻斷他對興趣的探索;看到孩子很愛敲敲打打就送去學樂器,結果敲敲打打都不歡樂了。在瑟谷學校也很強調這點,等待孩子發展,確定他對某個領域有興趣到已經出現自主學習跡象時,才評估是否提供協助。

郭駿武認為「課程最重要的是師資,一個課程的好壞最重要是老師能否協助孩子自主學習,很多老師都覺得自己很厲害,只要學會老師教的東西就好;但學習會有突破是因為保留了各種可能性,看看這門學科有沒有發展的可能性。當一個老師願意跟著學生一起學習的時候,就是保留各種可能性,這個方式才可以撐住孩子的自主學習。」

 

我們想要教出怎樣的人

另一場主講人楊鎮宇的演講也很棒,更多互動式分享。其中他提到:「我們『想要教出怎樣的人』?實際上我們的教育都往反方向走。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但是需要早起需要比較的課業壓力讓孩子從小就不健康快樂;希望孩子獨立自主,但是太有主見的孩子卻不斷被打壓;希望孩子熱愛學習,但是我們的授業方式讓孩子只能被動學習而不喜歡真正的學習;希望孩子能有愛與尊重,但是我們的打罵式教育並沒有把孩子當一個人來愛與尊重。」

 

不假掰後記

這兩天不只是內容收穫很多,連現場的狀況也是令人感到佩服。這個講座你會不斷聽到孩子的嘻笑哭鬧聲,但你不會聽到任何「噓安靜」的管秩序人物出現,這也是讓我覺得很衝擊的一件事-站在孩子需求的立場不打罵,真的不是假掰的。

我認為如果沒有打從心裡去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與反思自己成長過程的不合理現象,要做到不打罵恐嚇威脅利誘真的不容易,應該說這才叫天方夜譚;或者可能是壓抑自己想做開明父母不想背負打罵教育罪名的心情而去委屈求全,孩子都會感受得到那種不健康的假平衡。長期來講,親子關係都不會是健康的。

所以,不管是不是共學團成員,有緣分接受到這些訊息,讓自己的人生有能力反省思辨對話是最重要的。

 

註:本文提到關於學校教育的部分,並不是要全盤否定它的功用,只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現代學校體制教育」有它一開始設計的淵源:目的不是教出能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乖乖聽話易於管理的忠誠國民必須能夠控制住這些孩子,教會他們那些在工業時代之前根本不需要的新技能。這又是另外一個議題,不在今天討論的範圍裡,之後有機會或有需要再說囉。

 

  • 對了,本網站關於談論與孩子相處的文章,都是我們家的做法,不是跟我們一樣才是對的。如果您覺得介入管理孩子的行為比觀察等待孩子的成長來得舒服的話,那就別糾結了,照你內心想做的去做就好。
  • 因為每個人的原生家庭要解的結不同、現有的生活環境不同、解決事情的能力與態度不同、達成目標的勇氣與信念不同,都將造就不同的結果,這是無庸置疑的。孩子的成長歷程很漫長很艱辛,不論對照顧者或孩子本身都是,逆勢而教只會把彼此都搞得很累,唯有多加觀察順勢而為,才有機會鬆綁各種緊張關係。
  • 我知道資源或後援不足會使人感到無力,硬撐也是會有個極限,所以分享一些想法或方式做參考,也許有你原本沒想到的或不敢想的,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協助你從中協調出適合自己的模式。
  • 如果看了我的做法覺得很不可思議或者無法想像該怎麼做甚至覺得根本不想這樣做也無所謂,只要在夜深人靜熬自由的時候把我提出的思維自我思辨一下就好,捫心自問這些問題點是不是根本沒思考過,所以有時候不是做不做得到而是沒想過還可以這樣做。
  • 我所分享的方法不是要任何人照做,重點是要思考那個脈絡,我也沒有想要改變任何人,因為能改變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 我們的相處脈絡可以從這先了解:順勢陪伴|保有孩子天生的靈魂

 

歷史上的今天,我寫了...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該你說說話囉!不用登入也可以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