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思辨之路|慣行與非慣行的教養思辨練習

阿冠碎碎唸 你好!娘 聊聊教養 網站經營歷程 探索思辨 順勢生產 順勢育兒

接下來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的網站應該會以順勢生產、順勢育兒與自我思辨類的文章為大宗,或許我提到的觀點與想法對多數人來講會是蠻大的衝擊(或是天方夜譚胡說八道)。正因為如此,我更覺得這些需要被記錄下來,我也漸漸明白我人生的其中一個使命在此;而為了未來方便溝通一些我自己定義(捏造)的名詞,在這篇文章也一併先做說明。



⚑只要在每篇文章的拍手圖案點五下即可不花錢就贊助阿冠的創作,google與臉書帳號都可以直接註冊,謝謝您的支持!

如同我在看書看文章一樣,我不可能認同作者的所有觀點,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脈絡與背景,我們不是作者,如果所有想法做法都一模一樣,那就太假了,不是你沒好好思考就是你以為你有思考,但其實沒有。所以,看我的文章不需要完全認同,我也沒有要尋求認同,我就是已經非常認同我自己了,才會把腦子想的記錄下來。在那之前我會不斷自我對話練習直到我認為階段性的思路成熟完整了才安心。而且你不是我,你只需要在某篇文章某本書裡,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來應用或找到能讓自己反思的觀點,那這樣那篇文章那本書就值了!

 

喜歡什麼自然會做出什麼

我覺得除了生產、教養方式有很多的選擇,連吸收文章的選擇也不同,有的人喜歡明確指出優缺點與自己可能沒注意到盲點的說教文;有的人則偏愛討拍安慰型的取暖文。我就是前者重症患者,屬於重口味型的,看完文章要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核心概念,所以自己也是偏好寫這種類型的說教文。因為我希望同情之後,還能給予足以自我省思的實質幫助,是帶有同理的同情,不是單純的同情。

舉哺乳的例子來說好了,我喜歡(或只看)看那種跟我說哺乳是本能,只是我們都被外力介入而忘記自己能辦到,要接納身體的感受努力找回本能的文章;對於喝母乳很好,沒喝也沒關係,或者還是要補配方奶才吃得飽可以讓寶寶睡過夜的勸敗文章,我是一概視窗關閉,直接下一位啦!而有一種能餵母乳最好,如果真的有不可抗拒之因素喝配方奶也很好的文章,則是要看攥文者是誰,如果是泌乳顧問等哺乳親善醫師寫的話就值得參考,如果是配方奶廠商或有代言配方奶的醫師寫的,也是謝謝不聯絡啦!

生產的文章也是,如果一直說著現代科技多重要多偉大而疏忽母體本能與自我療癒能力,進而用很制式化的方式進行生產迎接新生命,沒有去思考到生命為何而來與我為何選擇用這樣的生產方式迎接新生命的觀念,我也是覺得這樣的分享少了靈魂而無法入心。

而像身邊很多友人會分享育兒點滴,看到很多瓶餵的錯誤方式與期待嫩嬰睡過夜的錯誤觀念等等,在慣行育兒世界裡是理所當然的事,當對方沒有向我請教或求救時,我也只能勒住舌頭,自己寫下看到的問題,傳承給有緣人看;如果是抱怨孩子難帶難控制的那種,或者愛把孩子當成很難搞的動物,在家很難熬只好出門放風遛小孩換自由等等的,講一些負面抱怨詞來獲得同情與安慰,我也覺得那好累。為了不耗損自己的能量,也是盡量少碰這些訊息。

 

慣行/順勢生產

關於順勢生產的文章與脈絡已經有寫過一些,主要是想闡述跟現行生產方式以大人甚至醫師為主導的不同概念,而且大概以此階段開始不斷追蹤陳鈺萍醫師的孕產脈絡,也讓我開始省思自我,生產過程方式不是生產的終點,而是自省的起點。比起生產是否要拒絕被灌腸剪會陰剃陰毛這些其實本來就不該存在於自然界生產的操作性事務之外,透過生產與自我內在小孩對話才是順勢生產最重要的核心。

所以我未來的文章裡將會提到「慣行生產」與「順勢生產」,慣行沒有什麼正負面的意思只是一般描述,「慣行」就是「慣用行為」,多數人使用的行為,例如慣行農法。但不代表多數人使用就是對的或適合所有人,有時候只是因為功課做不足,不知道還有慣行以外的方法。

 

慣行/順勢育兒

這是我跟老潘平常思辨對話之後理出的三大粗略不負責任分類,是為了往後在文章裡方便跟讀者溝通的詞彙而已,不是要把所有照顧者都分為這三類,因為有的人可能有時是某一類但又很希望自己是某一類,最後搞得可能哪一類都不是。但那都不重要,重要是自己有能力做到哪,認同什麼樣的方式,看得見自己在哪就好。

  1. 慣行打罵(這就不用多說,就是常見的威權打罵教育。)
  2. 慣行不打罵(不想重蹈覆側上一代的教養方式,希望不打罵來陪伴孩子。隨著小孩越來越大自我想法越來越突顯時,大人缺少自我反思練習只是壓抑自我,對孩子沒輒找不到方法解決的時候,也只能動用恐嚇威脅利誘等方式來處理。雖然沒有打罵孩子,但實質上還是想要控制孩子成為我們想要的乖巧樣子或者其實腦子裡多半還是認為孩子很難控制常常抱怨孩子的行為。)
  3. 非慣行自我思辨(順著成長的勢,以不打罵恐嚇威脅利誘的方式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或主要照顧者需要有自我思辨能力來自省,孩子成長過程的衝突矛盾是否是自身成長過程的投射與不安?願意理解並尊重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樣子。)

當然第三類是直接借用延伸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的理念宗旨來當我們的指示燈,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們反思從小框在身上的東西努力跳脫出來的實踐。我的操作手法也不可能會跟大腳小腳的領隊成員一模一樣,但這是個大方向,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與應用,自然會長出我們家的樣子。

未來我也會持續分享恐嚇威脅利誘的案例分析,大家可以一起來動動腦思辨一下~

相關閱讀:從「慣行教育」到「有機教育」

 

自我思辨練習

其實,這系列的文章要發出前多少會猶豫,因為我遇過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

「那種說自己多厲害能掌握很多事能辦到ooxx的人都很煩,最討厭用自己很厲害來『鼓勵(刺激)』別人的方法。

但是,當別人在描述自己怎麼做的時候,他並不一定是在炫耀說「自己很厲害」,但聽的人為什麼會這樣想?是因為自己做不到?還是哪個點被戳到了而覺得那樣做是厲害而自己不厲害?還是其實自己也是想這麼做但做不到就覺得對方很厲害所以自己不厲害?如果能想到後者的層面,可能功力又提升了。

有邏輯條理脈絡的把自己做好的事情分享出來是一種炫耀嗎?那跟四處比較炫耀比較自己的小孩很會讀書很會某才藝很會怎樣怎樣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啊!

倘若你說我在炫耀,我也會跟你說我能炫耀不是憑空而來,謝謝你懂得我的努力!有次冠媽說:「我以前哪像妳這麼好命,只要哺乳顧小孩就好,家事都不用做。」很謝謝我的助產師嘉黛輕輕的一句話,在產後育兒給我的一股很大的力量,她說自信地回她:「對啊!我就是好命啊!」如同國民媽媽郭葉珍教授說的:「妳的生活品質不需要別人同意。妳為自己的幸福負責就可以了。」有時候別人酸我們只是在炫耀,那是因為還看不到後面的努力啊!我只能說聲:「謝謝!抱歉!我無法停止繼續向前。」

講到這,如果常常覺得別人的說法讓自己覺得不舒服,卻沒有勇氣與能力去跟對方表達;除了直接表達不舒服外,還要能夠說明讓對方知道是如何的不舒服,這也是我們從小的威權教育導致我們欠缺的能力啊!

如果人家分享的方法讓你覺得被指責不舒服,那其實所有正向正能量的作法或文章都是了,都可以說在指責自己做不到,而那個正向正能量的成功人士做到了。所以如果接收到這樣的訊息或看了這樣類型的文章會覺得自己被責備的話,可能該先練習的是自我檢視與對話能力。

 

我這裡無法讓你取暖

我寫這些也沒有要任何人來同理並核准我,因為我不是經由別人同理(核准)而生存下來的,是自己不斷自我反饋反省檢討來的,所以呼呼惜惜撿玻璃心的方式真的不適合我,也不是我會用來對待他人的方法(可能我很少在這種方式下獲得成長)。如同我對自己的孩子也不會主動介入用呼呼惜惜的方式照顧他,我會讓他練習表達自己的需要,當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自己發出求救訊號,真的需要安慰時我會伸出援手,經過這些程序後,他已經經歷過一些時間的思考而不是遇到事情馬上討拍。

因此,我們到底是受不了別人述說自己的多厲害,還是我們我們其實根本沒有想要聽別人是如何辦到,只是想要取暖而已?前者如果能夠因為他人不同的思維來提升自己或檢視自己沒思考到的面向,那對於理解自我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如果只是要拍拍惜惜而已,真的也不需要看那麼多文章資料,加入媽媽互助(抱怨)團體就夠了。

還有個我無法讓你取暖的點是,我能做到你不一定做得到的話,我的育兒碰撞耐受度與你不同,我能接受你不一定能接受,這樣的取暖有意義嗎?推薦讀讀羅怡君寫的這篇: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要學習的不是表面上的春夏秋冬、晨晚作息,而是看懂別人的選擇,那背後的價值觀和人生之路,是不是你要的、或者是不是你玩得起的?

 

方法單一而出現無助感

蠻常在育兒路上碰到照顧者崩潰,多半是因為以為解決問題的選項只有那幾種,但是當我們把實作方法分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其實還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與思維的時候,或許可以幫助到當事者。

事實上遇到任何事情解決的方式都有很多種,思考的面向也很多元,常常不是只有主流慣行想的那樣,如果我分享的其他面向您想不通或也不想往這方向延伸思考,那也無妨啊!看完知道這世界還有人有如此不同的想法與做法(而且還能活著),那就夠了啊!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很多人選擇用慣行的方法來生產、育兒與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並不是因為這樣做是最好的,而是他們以為只有這些方法。

 

所以我還是決定分享我自己的心路歷程給同樣可能有如此動念與願意從威權教育拆框的照顧者,我們相信「教養不是用控制管教的方法把孩子教得很有規矩守秩序,而是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給予陪伴幫助與支持」。雖然我們的想法與做法總是跟別人不那麼一樣(很常是相反的),我只是想讓你們知道你並不孤單!相信自己的直覺是很重要的:「堅定自我價值」是最重要的一堂課。

好啦,反正不管順勢生產順勢育兒等文章,我都會繼續寫,也不管你想不想看(不是一直都這樣嗎),先祝福大家了。

 

  • 對了,本網站關於談論與孩子相處的文章,都是我們家的做法,不是跟我們一樣才是對的。如果您覺得介入管理孩子的行為比觀察等待孩子的成長來得舒服的話,那就別糾結了,照你內心想做的去做就好。
  • 因為每個人的原生家庭要解的結不同、現有的生活環境不同、解決事情的能力與態度不同、達成目標的勇氣與信念不同,都將造就不同的結果,這是無庸置疑的。孩子的成長歷程很漫長很艱辛,不論對照顧者或孩子本身都是,逆勢而教只會把彼此都搞得很累,唯有多加觀察順勢而為,才有機會鬆綁各種緊張關係。
  • 我知道資源或後援不足會使人感到無力,硬撐也是會有個極限,所以分享一些想法或方式做參考,也許有你原本沒想到的或不敢想的,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協助你從中協調出適合自己的模式。
  • 如果看了我的做法覺得很不可思議或者無法想像該怎麼做甚至覺得根本不想這樣做也無所謂,只要在夜深人靜熬自由的時候把我提出的思維自我思辨一下就好,捫心自問這些問題點是不是根本沒思考過,所以有時候不是做不做得到而是沒想過還可以這樣做。
  • 我所分享的方法不是要任何人照做,重點是要思考那個脈絡,我也沒有想要改變任何人,因為能改變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 我們的相處脈絡可以從這先了解:順勢陪伴|保有孩子天生的靈魂

 

歷史上的今天,我寫了...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該你說說話囉!不用登入也可以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