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冠買食材|你是否被各式行銷操控而左右自己的採買原則?

龜毛煮婦採買法則

正在看文的你,是否曾因為某某作家某某名人某某部落客推薦的某某東西非常生火,加上自己腦波很弱覺得他們很值得信賴而想跟著團購?官方說法都是:「我可是非常挑的,不是隨便產品都會分享介紹的,一定會幫大家嚴格把關守護品質的。」這句話就足以讓沒啥判斷力的腦粉跟著寥落企了。我當然知道他們都不是隨便分享介紹,但要看那個當事者把關的原則是啥啊?

一旦落入粉絲限定團購買賣與綁了某些如有機、小農、無添加、健康、無毒、無麩質、無糖、生酮、減肥、瘦身、環保等等熱門字眼時,就要提「錢」來講啦!這樣有錢沒錢的差別待遇分享,對我來說只是選擇性的廣告合作而已,不用講得如此冠冕堂皇,有的是跟廠商合作,有的是自家產品的推銷;當然也有人是無私免費的分享,但那時候你可能就變成商品了(請看這本書的說明:《注意力商人》為什麼免費? 因為你就是商品!︱)。我也曾經不懂事踩雷,踩雷不可恥,重蹈覆徹才悲哀。我在「你問問題,我答問題」的基本禮貌一文裡曾經有分享過,誠心邀請愛跟網路紅人團購的各位一定要看一遍這篇文章:「婉謝廠商邀稿,只挑選喜愛的商品爭取團購優惠」一篇看懂親子部落客行銷術



⚑只要在每篇文章的拍手圖案點五下即可不花錢就贊助阿冠的創作,google與臉書帳號都可以直接註冊,謝謝您的支持!

 

會有本文的誕生主要是因為開始談飲食以來,我已經收過無數的留言與信件問我食材在哪裡買,我自覺沒有這種本事與地位去扛推薦店家的責任,也一點都不想利用各位對我的信任來賺團購行銷廣告費(不論有無揭露利益原則)。我覺得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選購原則」,一旦跟隨者心中沒有自己的一把尺,基本上就是帶頭者說啥就跟著走了,很多**團體都是這樣壯大起來的,這也是我很不願意見到的現象。因此,我在每篇週記下方不斷重複強調:「別養成習慣在網路上當伸手牌追隨食材,與其抱回一桶魚,不如撿到一根釣竿找到釣魚的方法才是,很多魚可以撿的地方反而要小心陷阱。」你有讀懂這句話嗎?



蛋白質蔬果農作物調味辛香料發酵品咖啡茶葉巧克力
雞鴨鵝鴕鳥蔬菜油品天然發酵蔬菜咖啡
雞鴨鵪鶉蛋水果糖鹽天然發酵調味品茶葉(抹茶)
穀物粉類
(米麥製品)
天然香料乳製品巧克力
牛、羊豆類(豆製品)果醬醬料
海鮮蜂蜜

如本文標題,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談採買食材的部分,日常生活用品未來有機會或許也可以分享一下。本文使用方式為點選表格裡的其一類別(藍色字都可以點)後會直接跳到該主文,看完之後請點右下方的^小箭頭即可跳回最上方,這樣就可以一天一個主題慢慢看。(再強調一次,不要亂截圖請存網址,因為我會隨時更正新增內文,到時候一直抱著舊資訊不要怪我喔!)

關於採買的主題,原本我想要一種類別(如禽、獸、海鮮、蔬菜、水果、發酵品等等)各自獨立寫一篇,後來想想,採買不過是個人選擇罷了,花那麼多篇幅來寫也沒什麼必要,因此我就統整成一篇來寫,簡要記載一下我的原則即可,沒有什麼方向的人可以參考參考,已經有自己原則的也不見得要因為我而改變,每個人的環境條件、邏輯思想與分辨能力都不同,不需要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才叫做對的事,你懂自己在幹嘛,敢為自己負責就好。

不過我光寫完前言與禽鳥類的章節後就發現部分主題應該還是會找時間寫專文講解更多我所知道的資訊,請拭目以待。為了獎勵願意爬長文的讀者,我還是一口氣把我想講的重點先寫下來,因為要寫單篇專文可能要等我這次兩萬多字元氣大傷修復幾個月後才有可能再寫食材文了。

 

掌控食物就能掌控世界

民以食為天,只要控制食物就能掌控世界的經濟,一旦被商人或你信賴的神掌控採買心態就能偷渡你的荷包。每個人都要吃,看看孟山都如何用基改控制農民控制消費者就可理解餐盤中的利益有多龐大。除了因為這理由容易被掌控食物權外,近來很流行的健康議題,無形中也是一種行銷手法操弄著我們的食材權。身處於「人定勝天」什麼都想要人為操控的時代裡,要回歸到完全原始的自然生活是非常難辦到的,我們只求不要再過多人為介入就好。

在我剛開始注重減糖均衡飲食之際,那時候因為受了一些書及文章的影響,我選擇食材的第一考量是「營養價值」,經過這兩三年的生活洗禮後,我開始從定義食物的營養價值回歸「偏向原始的飼養栽種方式」與「碳排放問題」,本文也主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做分析選擇與自我檢討。不是說我不再重視食物的營養價值,而是當我們的重點放在偏向原始的飼養栽種方式時,就不需要去爭吵有什麼營養價值,因為它自然而然會有老天給的均衡營養;人類原本在飼養栽種時都並不是因為如何養如何種比較健康,倒是現在科技的進步,人類心懷不軌以「自以為的健康」對作物與動物動手腳;當我們注重碳排放而不是只管營養只管健康就大費周章買昂貴的進口貨時,我們所踏著的土地才會有更永續的生命力。

很多講求健康注重營養的飲食法,其食材原料特別是當今很紅的各式「超級食物」多半需要經過大量碳排放才能取得,甚至為了獲得某些營養而買進口貨,失去吃當季吃當令與自己所生活土地的連結,如:在台灣非酪梨季節硬是要買進口酪梨,長年吃下來就過量又增加碳排放。本文討論動物吃什麼植物怎麼種加工品怎麼做,只是想讓自己明白入口的食物是怎麼來的,並不是說吃到有吃基改飼料的雞、吃到加工品就會完蛋,因為身體的自癒排毒能力是所有的根本;用這樣的原理來看,如果雞豬羊等動物吃得開心,每天在草地上玩耍,身強體壯,不是靠打針吃怪東西活下來的,應該也有自己的排毒能力吧!均衡著吃也不用再花大錢盲目崇拜那些高檔的營養食材了!

本文將維持我的一貫風格不會特別推薦店家清單(我想講會自然而然地講),但我會著重在飼養方式與盲點的說明,我採買的邏輯比較注重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永續利用而不是為了吃什麼比較健康而吃,否則我覺得現今社會可能什麼都不吃最健康!

 

出錢者就是老大?!

我本人其實是不贊成靠著自己有點影響力就大肆推廣直接向小農採買的行為:

一來,在我寫台北美食書的那個過程中,我遇過很多老店家並不是非常願意讓我們分享介紹在書裡,因為他們總說:「我的店面與人力就是如此,我一天能夠服務的客人就是這麼多(這樣已經足夠養家,不要覺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想要賺大錢住大房開大車),如果來了一些慕名而來的新客戶擠壓到平常會來的熟客,而這些跟風而來的新客戶通常都吃一次就不見得會再來,因為他們之後又要跟風去吃其他新店家,這樣長久下來對我們並沒有比較好。」店家反而想要默默地服務那些真的愛他們的老客戶就夠了(像你們一樣)。很多農友與天然發酵手作者都是這樣的心態,我只能提供這些份量的商品,再來一百倍的客人也吃不下來,為了賺更多的錢勢必要擴大經營,那時候就無法親自管理,品質就會變調,也失去本意了。

二來,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懂得不用藥不用化學肥料的作物會有的狀況,如果只會用經過「特殊配方」調整過的農作物與肉類賣相來要求小農栽種飼養出來的農作物與家禽類都要一樣時,這樣對小農是二度傷害,並沒有幫助。

三來,其實小農每天要面對的雜事很多,很多都是老人工或一人公司,不見得有多餘的人力來處理散戶的訂單。我們曾經去拜訪種馬鈴薯的農友他說:「一次買一公斤對散戶來說負擔很大,一次只買一公斤對我們農友來說也很困擾。」

消費者不要自以為花錢就是老大,只要願意花錢買把鈔票投給賣家就是幫助,其實沒有真正理解的消費,通常是種傷害。

整體來講,我比較傾向「社區型系統」的運作模式,這也才是真的能有效且長遠的幫助到真正願意為土地付出的農民,社區型系統不一窩蜂跟風採買,才能落實低碳排放的理念,關於「社區型系統」這個主題我會另外拉出來寫一篇專文說明。

 

雞、鴨、鵝、鴕鳥等禽鳥類

早期我看資料時有了一個觀念:家禽類要買戶外放養有機會吃到蟲的比較好。那時候買放養雞的原因是:「這樣家禽類才會有豐富的omega3來平衡脂肪酸。」現在我還是一樣的選擇方式,但理由有些不同,不是因為他有什麼omega才這麼選擇,而是把家禽類想成我們自己就好,你喜歡整天被關在籠子裡不見天日嗎?如果真的環境不允許或你暫時還找不到來源,那室內平飼(雖在室內但有空間可以自由活動)就是最後底線,這就是我所謂的「原始的飼養方式」。

關於雞跟鴨比較容易找到小農放牧的無抗生素飼料飼養,但是鵝跟鴕鳥我沒有直接認識的小農,這也沒有很常吃,所以無妨,外食鵝肉攤偶爾搭配著吃,鴕鳥也是偶爾會買回來吃。

 

放養雞

以飼養主的觀點來看,籠飼的家禽管理方便,比較省成本,何必要花更多空間獲得更少的肉呢?放養出來的雞肉還比較結實不受大眾市場喜愛;如果為了「保護」家禽類的健康,不讓他們在戶外運動以免感染禽流感,這也是本末倒置,動物容易生病不是因為跟其他生病的動物接觸,而是本身的抵抗力不好,為什麼會抵抗力不好?關在房裡不運動不曬太陽不接地氣,身體怎麼會好呢?基本上,先不管營養價值為何,讓雞開心的奔跑,增強抵抗力,用我們自身的生活環境就很容易選出該買什麼樣的家禽肉類,友善動物才可能友善環境,否則環保愛地球都是說說而已。

放養的雞因為生活空間大,不需要擔心雞隻互啄而做剪喙這種違反自然的行為,也才有機會讓雞做「沙浴」與「磨爪」等天然行為。沙浴可幫助雞去除身上的寄生蟲,雞隻到戶外曬太陽做「沙浴」,就不會有雞蝨,自然不必施用「除蝨」藥物,也就不會出現藥物殘留的後遺症(出處1出處2)。

延伸閱讀:農委會天兵新政:放山雞需在室內餵食

 

棒打老虎雞吃蟲

曾經看過有人大力推薦要買有吃蟲的雞,導致有農場甚至養蟲來餵雞,我買了那種雞來吃之後只有一個感想:「天哪!怎麼味道這麼重!太難吃了,熬出來的湯喝了很想吐。」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明明雞吃蟲看似正常的行為,卻導致風味異常?後來我理解了,因為即便吃蟲對雞來講是很好的一件事,可是雞的天性應該是自己去找蟲來吃,當雞隻被放養於戶外時,會自己去找蟲來吃,這樣吃到的零食蟲就是他所需要的份量,而不該是人類主動餵養雞吃蟲。就跟人類吃東西一樣,凡事不能過量,好東西過量就傷身了。

土地裡有很多天然維生物礦物質與蚯蚓等,放養的雞除了利用天性抓蟲之外,還可「磨爪」有助於展現牠的自然習性,促進骨骼健康,也可以自己吃小砂土,幫助磨細食物消化。(出處

 

基改非基改飼料

飼料環節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基改非基改問題,這問題基本上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吵不完,一直以來我都很明白表示我的立場,不是因為誰吃了比較營養健康,而是我個人很反對過多逆天的人為干涉自然,所以我是拒絕基改食材在我家出現的。當然這也會反映在成本上頭,當大部分消費者只想用價格來決定購買產品時,不能夠責怪雞農的選擇,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供需問題。倒是我個人會有幾個堅持:使用非基改大豆玉米飼料、降低大豆玉米飼料比例、飼料裡不添加抗生素。

飼料在飼養界一直是個不能公開的秘密,除非自己飼養親身去了解問題,否則都只能知道皮毛而已。有的農友會跟我們說飼料比例與內容,也有的會故意閃避這問題,用「我們都會用心的調配食物,讓牠們健康的長大,讓大家能吃到安全、好吃的雞肉」來帶過我的問題。我們姑且就把這環節當做商業機密吧!可是嘴巴嘗出來的就很直覺,不能說是商業機密了吧!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有買過幾家號稱放養雞:

  • 剛孵化的1日齡雞就開始飼養,前一個月是吃**牌的無抗生素幼雞飼料,一個月後放養至果園裡,採用放養方式,餵養有機米糠碎米+無抗生素飼料+蕃薯簽及煮過的玉米。
  • 前一個半月吃包裝飼料,之後餵養附近有機農場處理後的米糠、碎米搭配酒糟,放養於果園時,雞隻可以自由啄食昆蟲雜草落果等等。
  • 雞的主食是酒糟、米糠添加不含抗生素的飼料,不定期的給予雞吃蒜頭跟辣椒及自家栽種的蔬果,來增加雞的抵抗力,至於雞飼料我們有特地去尋找廠商購買不含抗生素的飼料,因為雞還需要微量營養素,只吃草、蔬果或者酒糟、米糠對雞來說是不夠的,為了雞的均衡營養,我們會小心調配給雞的食物。
  • 雞隻是吃**處方飼料及部落栽種的作物、中草藥和牧草搭配餵食,因為光吃部落栽種的作物,對雞隻的營養是不足的,所以有搭配處方飼料餵食。
  • 雞都是自孵化開始飼養,前一個月餵食**牌無抗生素幼雞飼料,之後後放養至溫室開始吃菜葉、草和蟲,自由在農場奔跑。四週後的飼料都是農場自己調配,配方完全是穀物,包含玉米、燕麥、黃豆餅和麩皮。

以上是不同農友的放養雞飼養方式,看起來都蠻多元的,我不評論那個配方比較好。這其中有一家後來也已經完全使用非基改飼料,剩下的還是有於幼雞階段餵養一個月左右的市售無抗生素飼料,我個人可以退而求其次接受,因為基改飼料無法完全避免時,最重要的是後續生長期降低市售飼料比例與其他配方的加強。

以前在外面餐廳吃過玉米雞覺得很酷很厲害,現在也是有專門養吃非基改玉米雞的小農,我曾經買過。願意餵雞吃非基改飼料的雞農已經很棒了,而且禽鳥類本來就可以吃穀物類食物,只是那個量的拿捏很重要,我發現吃玉米吃過量的雞會過肥,油脂顏色也偏黃,所以只要收到新開發的雞隻大小超過我平常買的雞隻重量與尺寸,通常我心裡就有個底了。手邊有幾家名單沒買過,光看雞隻分切後的照片與大力標榜使用非基改玉米飼料後,我就默默刪掉選項了。我個人覺得是玉米飼料吃過頭(這個從穀飼牛與黃皮、白皮的雞怎麼來的?!雞農的親身經驗推估來的),這樣的換肉率(飼料轉換率)很高,對於雞農跟消費者來講都很賺,可是我的身體很誠實,無法繼續交關。我固定買的那幾家土雞大小都比較小隻,油花也很正常,烤雞不需要什麼調味,只抹鹽巴進烤箱出來就乓貢貢。有人偏愛吃玉米雞,這個我不予置評,我只是覺得動物跟人一樣,吃什麼都不該過量就是了,即便他吃的是非基改玉米。所以我是不買吃過量非基改玉米飼料的雞,怎麼知道吃多少量?這你問不出來的,因為雞農會跟你說這是商業機密,我也無法量化告訴你,買來吃一次就一翻兩瞪眼了。

曾經有雞農回我說:「有些消費者會認為飼料是不健康的,但是雞還是需要一些微量的營養素,所以我們有請教過農畜所的博士,而博士建議我們為了雞的健康,還是需要微量營養素,所以我們特地去找不含抗生素等藥物的飼料加入其中。而有些業者標榜,雞吃酒糟或吃草,或是單一的食物,這都不夠營養,我們的雞每天在農場跑來跑去的運動,加上我們用心的調配食物,為了讓雞隻健康也讓大家能吃到安全好吃的雞肉。」我個人是不認為需要微量營養素一定要從飼料中取得,我覺得這個見仁見智,像有的人就覺得保健補充品一定要吃好吃滿,就看消費者的意向而定囉!

 

生長激素?抗生素?

關於抗生素這個問題,我在吃抗生素的雞跟去醫院打抗生素一文裡有稍微提到過,我個人是認為雞不太可能打生長激素,因為打生長激素的成本多過於那隻雞,只需要靠育種選擇胖雞爸與胖雞媽交配後就很容易生出胖小雞啦!以優生學的概念選擇不需要長時間飼養的品種,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熟成宰殺,何必花那麼多錢打生長激素?就像人類世界的胖爸爸與胖媽媽生下的小孩如果也照著同樣的模式進食,那小孩不胖也難啊!而小農養的土雞品種就是沒辦法這樣短時間長大,就會讓人覺得飼養時間太短的雞是打生長激素而來。至於抗生素直接添加在飼料裡就好啦!一隻隻打不是很累人嗎?反正人類自己也很愛看醫生打抗生素吃抗生素,餵雞吃抗生素怎麼會嚇成這樣?

我的立場當然不贊成沒事餵雞吃抗生素,如果雞生長得很健康何必餵他吃抗生素呢?要避免這件事情,就回應剛剛講過的,買放養雞並詢問雞農的飼料來源。

延伸閱讀:白肉雞32天上市 因為打了生長激素?飼養家禽不用抗生素,那抗菌劑呢?飼料中不用抗生素,需消費者更多支持

 

鴨肉等水禽類

大家小時候應該對鴨農趕鴨子到水池裡嬉戲的畫面不陌生吧!由於鴨跟鵝都是水禽類動物,正常的飼養本來就會放到水裡嬉戲,我曾跟台野畜產天母店老闆娘聊過,記得小時候看過鴨子們都是在池子裡嬉戲,沒有看過關起來的,也跟老闆娘確認:「鴨子本該在田裡奔跑、水裡嬉戲,現在應該都還是放養吧?還是有被關起來養的?」老闆娘說:「我們老闆是養鴨協會副理事長,其實他們一直在跟政府爭取繼續放養,不要圈養。」所以發文的當下鴨群都還是放養(未來就不敢保證)。

而飼料裡添加益生菌啦酵素啦,已經是大家都這麼做了,如果飼料來源不對的話,吃益生菌吃酵素也於事無補,就跟人類一樣。一隻隻抓雞鴨來打抗生素是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情,現在標榜「不打抗生素」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已經是個假議題了,直接從雞鴨每天會碰的飼料下手最快,台野畜產因為量夠大,所以直接請知名大廠(我沒問是哪一家)另外製造飼料,不會隨便添加不該加的東西(目前還是基改飼料),鴨隻檢驗都是無抗生素殘留。

補充一段農友告訴我的夢:「實務中熟悉養雞場和屠宰場的老闆會告訴你那裡的師傅配出來的飼料最好。當我第一次帶著我放養六個月的黑羽土雞去屠宰場,就被老闆嘲笑說你會不會養雞啊?把雞養得這麼瘦要怎麼賺錢?肉一點都不黃,賣相這麼差。然後叫我抄下了一個名字,叫我去買他的飼料,雞會長得快又肥。剛開始養雞時,有一次我發現從飼料行購買的某飼料裡埋了一張小紙,上面列了飼料所添加的抗球蟲藥,我嚇了一跳,趕緊去查藥物成份,才發現是一種抗生素,並且能促進生長。原本我以為只有小雞飼料才有,到飼料行一看某飼料一系列從小雞至大雞都有摻。我四處找各種廠牌,找到了**捨棄添加抗生素,改以益生菌幫助雞隻腸道保持健康。我問飼料行還有沒有其他的廠牌是沒有放藥的,他竟說都有,還說不放藥沒人買。還跟我講了一套養雞學,企圖說服我”預防”的觀念,說”預防”不等於打抗生素。想必鄉間小雞農養的雞都是這觀念主導的。還有一次我買小雞時,老闆跟我說幹麻要從小雞養,飼料成本太高,死亡率太高。告訴我可以像大多數人一樣進中雞甚至大雞,只要再多養個一個半到兩個月就可以用放山雞名義賣了。我聽了心裡一驚,心想難道大家都這樣養嗎?逐漸地,我在鄉間碰到許多養雞戶,沒有例外地都是直接進大雞來養,等藥殘過了之後再賣。」

底下提供我曾經用來問雞農的一些判斷依據給大家參考一下,但並不是就堅持買不能吃飼料的雞、一定要怎樣怎樣,而是有了一些挑選準則後,更能知道該花多少錢贖回那隻雞,如果放養跟平飼價格差不多,那該買誰的就很清楚了吧!(我也不會堅持要吃到法國經典布列斯雞等級的放養雞,口袋沒那麼深啊!):

  1. 請問雞吃的飼料是都自製的還是有買市售來調配?
  2. 請問貴農場的雞若沒有吃市售飼料就是吃非基改玉米、麥片跟各式蔬菜嗎?那非基改玉米及麥片是跟飼料行買的還是?因為飼料行賣的很多是基改玉米,想知道來源,謝謝!
  3. 請問雞吃飼料是一直吃到宰殺前還是吃小時候幾個月?
  4. 請問雞有放出來吃蟲嗎?還是都只住在雞寮裡呢?
  5. 問不到的大廠,就自己上網找飼養方式的官方影片參考囉!

人類明明應該均衡飲食,但就很多人會吃過量澱粉,讓雞吃過量玉米;人類應該要多到戶外走走,有很多人就覺得關在冷氣房裡健身比戶外赤腳踩在土上還衛生安全,所以關起來養的雞比較安心;人類如果均衡飲食不用靠保健品來平衡不用打抗生素來殺菌,雞隻也是同樣的道理。以上只是我個人對於吃過量玉米、籠養、吃抗生素飼料家禽的抗拒,當然你也可以列出一張屬於自己的表單,例如我就要吃玉米吃很多的雞、我要雞住在冷氣房或有電風扇的高級公寓才不會跟外面的禽鳥感染、我不管雞吃什麼有補充益生菌就夠了等等。

 

雞蛋、鴨蛋、鵪鶉蛋

關於蛋的部分,其實是上一題家禽飼養的延伸,我整理一下之前跟農友請教過後的整理報告。不論肉食用的雞或生蛋的雞,土雞烏骨雞蛋雞養殖方式都是相同的。只是雞蛋大部分都由「蛋雞」生產,要買到一般提供肉食的雞生的蛋不容易,因為雞肉售出就沒得生蛋,但還是可以買得到啦!很多人會覺得土雞蛋比較好比較營養,事實上只是誤傳,因為土雞大部分都是提供肉食,時間到就售出,不會留下來生蛋,因此數量很少,只能說是物以稀為貴。土雞蛋和烏骨雞蛋也比較小顆,在婆婆媽媽的市場上不受歡迎(一樣價錢當然要買大顆的),大小顏色參差不齊,擺在架上很難銷售。現在因為食安問題想找安全蛋的消費者,會找有機農場或放養雞生的蛋,也就不大在意外觀,比一般消費者能夠理解蛋有大小的天生差異。

而蛋雞並不是單指一種品種,不同品種的產蛋量各有差異。蛋雞其實只是把該品種的公雞挑出來供肉食,母雞則單獨出售給蛋雞場生蛋。所以重要的是養殖方式與環境,在有機農場的蛋雞產的蛋又漂亮又健康,不需要特別找土雞蛋。

土雞蛋其實很好認,蛋殼的顏色不是褐偏紅的,而是乳白色的。所以到市場上有人跟你說褐色的是土雞蛋,不要被騙了。土雞蛋跟烏骨雞蛋反而是乳白色或淡褐色的,有時會偏褐一點,但不會到深褐色。雞蛋的顏色跟雞的品種有關,與飼養方式無關:白色的蛋通常是來亨雞的品種,並不是因為籠養的關係;顏色無法判斷是否為放養或籠養,是否為放養的可以看殼硬不硬來分辨,自然放養的雞蛋殼比較厚,因為放養會吃蟲和草,又曬太陽,鈣的吸收較佳,但蛋殼的硬度也只是粗淺的分辨法,並不是唯一。

至於很容易被拿來當成營養行銷的蛋黃顏色,也是個非常大的迷思,把錢花在飼料廠就有色票可以控制的蛋黃顏色上頭真的只能說是浪費了:飼料廠也有厲害的農創產品─蛋黃立體色票

有的蛋農會標榜放養蛋,這個怎麼知道是不是真的呢?用嘴巴可以吃得出來。有一次我買了一箱放養蛋,那一箱的雞蛋風味還不錯,所以過陣子我又買了一箱,結果這次一吃就覺得不對,多吃幾顆確認是不是那顆蛋出問題,結果很多顆都是如此,我問:「之前買過一箱蛋很好吃,蛋沒腥味還有香氣,這次買的味道就差很多,是不是最近飼養配方不同或者有什麼生活環境上的調整?」來來回回釐清一些事情後,最後蛋農說:「雖然是放養,但蟲已經被他們吃光沒蟲可吃了。而外面有的會添加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所以雞蛋吃起來才會有香氣。」我個人是先不管飼料如何,光味道不對我就沒辦法再買這家的雞蛋了,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都不想推薦名單的主要原因。

知名大賣場的**牧場雞蛋是標榜密閉式的自動化動物福利籠養設備,從官網的照片看來,雞隻們就住在銅牆鐵壁裡,沒有任何機會碰草碰蟲,但就有的人特愛如此違反天性的「乾淨」環境,甚至在食材成份表裡會特別強調使用這家的雞蛋。呼應上個段落講的,有的人很愛關起來養的雞,我相信也會比較愛關起來養的雞生的蛋吧!所以,消費者各有各的採買邏輯,就看你是從什麼面向下手囉!

前陣子阿冠有買了鵪鶉蛋來安撫小鳥蛋控老潘,瓦斯爐上的小煎盤搭配好的動物性奶油,比外面賣的好吃多了,還增加很多樂趣!阿冠趁機跟老闆聊了放養鵪鶉蛋的議題,老闆很有耐心的分析目前的困境,不過我所提出的需求也正是老闆目前努力的願景。已經跟老闆約定好,一旦有放養鵪鶉蛋的誕生一定要通知我!而我們家現在已經自己種菜,再下一步人生目標應該是想辦法養雞當偷蛋賊惹。

延伸閱讀:你買什麼蛋,決定母雞的命運吃一顆好蛋標榜五星級「水濂式環保密閉雞舍」,實際上卻是傳統籠飼

 

以前在市場上買豬肉,不會問豬吃什麼,只會覺得每次買回來料理的骨頭或肉類多多少少都有騷味,店家都會交代骨頭要先汆燙再煮,久了也習以為常。到後來買到吃廚餘的豬之後,我現在只有一個基本原則:我愛吃廚餘的豬肉,最主要是我用嘴巴選出來的,況且這樣也比較環保啊!我直接跟豬農買肉時都會問:「請問是吃飼料還是吃廚餘的?」只要聽到飼料就謝謝不聯絡了。

 

不吃廚餘的豬比吃廚餘的豬好嗎?

關於飼養肉,一定離不開飼料的問題。

向豬農請教關於飼料問題時,大部份會比雞農更含糊的回答我們(不正面回答吃什麼),因為他們的飼料也是跟飼料廠買的。有些甚至連回都不回的,這種對消費者問題如此不屑的農友或廠商,我就不會跟他訂購;稍微還有點良心的都會把這問題導引到:「沒打針,沒放藥,有餵自家種的營養食物給豬吃。」但是這不是我要的答案。只要追問吃什麼,很多都沒下文。

豬不會從一出生就吃廚餘,剛出生一定要餵飼料,只有比誰吃飼料的時間短。我常買的那幾家會先餵三個月齡前的小豬吃飼料,是進口食用等級的黃豆來做飼料,但飼料只吃三個月,有良心的豬農幾個月後會餵豬吃殺菌煮過的廚餘並補充益生菌或啤酒酵母等配方。

有人會問:「廚餘有重金屬或各種汙染該怎麼辦?」我反問:「那飼料就沒有這問題嗎?」

有人說:「牛因為吃蛋白質所以得狂牛病,所以豬餵廚餘的話…」我說:「那何不乾脆說人類吃蛋白質會得狂牛症?牛會得狂牛症是因為飼料裡面添加病死的骨粉,讓原本吃草的牛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所以,如果養豬也讓他吃不該吃的東西,是會比吃廚餘好嗎?」

豬跟人一樣都是單胃的雜食性動物,依賴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能力較適合吃草的反芻動物(如牛羊)來得弱,反芻動物可以藉由微生物以氮和碳為來源合成胺基酸和維生素,豬反而對飼料中的氨基酸與維生素的依賴較高(出處)。但只吃飼料的養分又沒有吃廚餘來得均衡,我個人是不相信調配出來的飼料配方(加工品)會比廚餘(原型食物)來得好啦!我問過老潘:「當兵時如果有加工品跟原型食物,哪個會被搶光光?」他說:「當然是加工品啊!」所以豬吃到的廚餘都是原型食物居多(因禍得福啊)。如果讓阿冠選,有毒廚餘豬跟吃基改飼料豬,阿冠會選擇有毒廚餘豬,當然無毒又非基改飼料是最好啦!阿冠認為毒素還有機會排解,基改食物與飼料不是靠排毒就可解決的,也傷害土地。

不過資料上找到的幾乎都是反對餵豬吃廚餘的各種報導,我想再繼續講下去也會擋飼料業者的財路,送上一篇豬吃餿水,那豬肉還能吃嗎?的平衡報導吧!想買哪種豬肉,還是由消費者您自己決定吧!

有興趣多研究豬飼料的請看這篇:豬的好滋味:苦

近來因為非洲豬瘟讓很多人對於廚餘養豬有疑慮,請參考這篇文章:廚餘和非洲豬瘟有什麼關係?;還有一個大家可以思考的點就是:飼料中的肉骨粉及野豬在非洲豬瘟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防疫的漏洞啊!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伊比利豬是近年來很夯的一種進口豬肉,號稱放養豬於野外吃草吃橡樹果實,油脂成份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口感與頂級穀飼牛不相上下。基於碳排放問題,我個人是不會特別去買來吃;東寶黑豬油的不飽和脂肪酸也高達70.5%(出處);在鹿兒島旅行時也於當地幾家知名的餐廳吃到六白豬(盤克夏豬),真心覺得台灣吃廚餘的黑豬肉不輸給國外。

伊比利豬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級的Bellota是在肥育時間只吃橡樹果實,並需增肥到原本體重的50%以上;若增肥不足的豬隻則再送回農場餵飼料,則稱為Recebo;Cebo則是肥育時間只吃穀物飼料(出處),所以不要盲目花大錢買進口伊比利豬啊!

 

牛羊

牛肉我曾經專文寫過一篇採買文,也陸續補充修改了很多資料進去(草飼牛(放牧牛)跟穀飼牛要選哪一種?);羊的話我通常只吃小羔羊排,其他部位因為味道過重,就幾乎不買來吃。

 

牛的身體構造就是來吃草

以前我買草飼牛的原因是因為營養價值與健康,現在我還是買草飼牛,理由是:不違反天生消化構造的飼養方式。請參見牛消化生理淺談一文的說明:一旦瘤胃微生物的種群驟變,不但會使牛生病,有的甚至會死亡。如果突然用飼料或尿素取代草料,很容易造成酸中毒而殺死正常瘤胃微生物群落。因為牛胃的微生物們很挑,所以不能夠隨便亂吃,但是也因為因循大自然古老法則,牛才能歷史悠久。

 

放牧飼養跟純草飼是兩回事

以往我在主婦聯盟與樂菲超市的牛骨牛尾看到包裝寫「天然放牧飼養」就以為是草飼牛,結果前陣子讀者Janice的提醒,主婦聯盟的牛肉是草飼牛,但牛骨與牛尾是穀飼牛,阿冠也打電話到進口商端確認真的是如此沒錯。這個環節提供給讀者們思考思考,美國牛也是會有「自然牛」的文字遊戲,當然放養比圈養天然,吃草的牛又比吃穀物的牛天然囉!

 

紐西蘭草飼和牛

幾年前若擔心不知道如何挑選草飼牛的話,選紐西蘭的準沒錯,但最近市面上已經出現紐西蘭和牛與紐西蘭草飼和牛!我們都知道「和牛」就是只吃穀物的牛,而且油花特別漂亮等級好的才稱得上和牛,那草飼和牛是怎麼一回事呢?飼養「和牛」品種的牛隻餵他吃草,就是他爸媽有吃草吃穀物,但生下了的小孩只吃草;近年來已經有一些業者希望紐西蘭的牧場配合後期餵一些穀物讓牛肉的油花更漂亮,目前在台灣的星級餐廳才有「紐西蘭和牛」,我們老百姓採買的通路基本上是還吃不到這麼貴的紐西蘭和牛啦!

紐西蘭和牛:野放加草飼加穀飼育肥

 

為何不特別推薦台灣牛肉?

我不是完全完全都不吃美國牛或台灣牛喔!只是機會很低,大概只有回台南時才會偶爾吃碗台灣牛肉湯或吃點台灣牛內臟吧!因為我不是很愛台灣牛的牛肉薄片湯,我偏好吃牛排啊!現在台灣牛也都會標榜吃牧草吃蔬果等等,但只要仔細研究一下資料或直接跟牧場詢問,就知道他們都會餵牛隻吃玉米或黃豆的穀物,所以台灣牛的油花還是比草飼牛的油花來得漂亮。

 

牛肉加工(注入脂肪)

再來要講很嚴肅的議題-注入脂肪,不論我們身在海內外買哪一國的牛肉都可能會面臨到,這是個算是合法的加工過程。台灣對於重組肉規定比較嚴格,廠商需要標示是否為重組肉,注射脂肪調整過的肉目前不用標示。

這裡有日本脂肪注入牛的影片:牛脂注入肉の製造行程,看完只能慶幸自己不是追求油花的牛排消費者啊!不過如果你是礙於健康觀點又想吃口感嫩一點的草飼牛,那就要特別注意注脂牛肉的問題囉!

王瑞瑤整理食安權威文長安關於注脂牛肉的說明裡有幾個重點:

不是不能販售注脂牛肉,也不是不能吃注脂牛肉,而是當我們以為吃的是一塊肥美又超值的好肉,結果肥是假的,超值也是假的,完全沒有防衛。消費者為了健康和天然選了草飼牛,但這種牛卻有可能人工注脂,成份沒有被要求全展開,目前只有重組牛肉被要求標示。

  1. 牛肉僵硬就不適合注入脂肪,注脂需在屠宰場進行;重組肉是碎肉加了黏著劑與調味劑重新組合成一片肉,後端的食品加工廠可以進行。
  2. 長時間泌乳的乳牛,肉的風味很差,為了提高口感,就有注脂技術的誕生。全世界最大的注脂牛肉生產地在澳洲,乳牛大國皆有注脂技術,除了注脂,還要按摩,才能形成大理石紋。台灣牛沒有注脂技術,因為規模太小不符合經濟效益。
  3. 注脂牛肉都是冷凍肉,解凍時表面有一點粗粗的感覺,只有真的牛肉才能賣冷藏,注脂牛肉無法冷藏銷售,會穿幫,所以穀飼牛和冷藏牛不可能是注脂肉(這點阿冠持保留態度)。
  4. 注脂牛肉做成牛排,通常切割大小塊一致,油花也一致。加熱後的注脂牛肉已經變性,更不可能被辨識出來。
  5. 注脂牛肉是合法加工,但消費者有知的權利,一分錢一分貨,不可能花很少的錢吃很好的東西。牛排店,火鍋店,漢堡店都有可能使用注脂牛肉。
  6. 牛肉的油花是假的,吃草飼牛不一定健康。

文章裡也提到一些重組肉觀念:

  1. 注脂牛肉賣相好,滋味佳,有添加物,但比重組牛肉少一點,重組肉價格更便宜。
  2. 重組肉裡頭使用的黏著劑有改變溫度不改變性狀的辛烯基丁二酸鈉修飾澱粉,酯類,增黏多醣,多來自人工的玉米糖膠,不但黏得起來,也達到柔軟多汁,另加調味劑氨基酸,葡萄糖等。
  3. 注脂牛肉不是重組肉,後者味道要重,前者不必,通常不會加到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以及5′ -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等調味劑。
  4. 重組牛肉的標示有法規,但在台灣沒有注脂牛肉的規範,只有在重組牛肉標示規定中的Q&A被提及需要標示,但Q&A不是法,業者可以不管。

抹茶糰子也曾討論過這個主題:京都燒肉吃到飽-脂肪注入肉

其實撇除注脂牛與重組肉的環節,買草飼牛這個堅持對於我「偏向原始的飼養栽種方式」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但卻與我的「降低碳排放」理念衝突。我當然也非常希望在台灣可以買到純草飼牛,可惜目前尚未找到貨源,只能仰賴進口。如果以營養健康觀點來進食的人類,就會大力推廣買進口草飼牛,以前我也是這種人;現在我還是會吃草飼牛,但就不會像之前“為了營養”而吃得那麼兇。

 

海鮮

講到海鮮的主題,如果對於飲食比較講究的人,通常都會選擇吃鮭魚。以前我會特別因為營養價值的關係買鮭魚來吃,但現在鮭魚大概都是我上日本料理店的時候才會點來吃吧!我家已經好久好久好久沒買鮭魚了。一來要買到野生鮭魚很不容易,現在都是飼養的為主,而飼養鮭魚的環境有多糟糕,有興趣者可以看看《魚肉的秘密》這支紀錄片(台北市立圖書館有館藏)跟《壞農業》這本書,裡頭都有說到現在挪威的養殖環境已經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了,是非常不人道的飼養方式;二來鮭魚的碳排放也很高(密集飼養的污染與進口產品的空運海運碳排放),全世界又不是只剩下這種魚可以吃,為何大家一窩蜂要去吃這種魚啊?這不是被健康行銷給綁架是什麼?

 

哪來那麼多野生鮭魚可以吃啊?!

營養學界過度美化鮭魚的營養價值無限擴大了鮭魚的好處,導致大家一窩蜂的補鮭魚,但是現在野生鮭魚非常的少(都被吃光啦),商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龐大的商機:「要吃是吧!我養給你啊!」大量養殖鮭魚而破壞生態,從遠洋來的魚也是造成碳排放的罪魁禍首之一。那些為了營養價值而吃鮭魚的人卻不知道自己花大錢塞入口中的鮭魚已經跟營養學裡面講的鮭魚完完全全不同了,與其要吃鮭魚來補充什麼的,我強烈建議吃台灣沿海海魚就好。因此若現在要吃鮭魚就把它當成嘴饞之物,不需當做主要補充營養來源了。可怕的生態浩劫請看:69萬隻抗生素鮭魚大逃殺!智利造成生態浩劫?

鮭魚是這10幾年(大家開始重視養生)才開始紅起來,其實吃過真正的野生鮭魚會發現沒那麼好吃,因為野生鮭魚的油脂很少,吃飼料的動物油脂才會多,牛跟魚跟雞都一樣。我曾去過多家日本料理店跟生魚片專賣店問店家餐桌上的是野生還是飼養的鮭魚?他說:「哪來那麼多野生鮭魚可買?而且野生品質不一又小隻,何時才等得到野生鮭魚游過來一隻啊!用養的可以添加營養,大小品質都比較穩定。」我跟店家提說野生的omega3才會豐富,但他回我說:「用養的飼料也可以加很多東西啊!」然後我就不想再講了。

日式料理或旋轉壽司店,我還是會吃鮭魚,凡事不用做到那麼極端。如果真的很想要吃野生鮭魚,可以在每年四五月到澳洲西南部的Parry Beach的海灘,吃3000多噸的野生鮭魚吃到飽啊!

 

養在外海的挪威野生鮭魚

就我所知,現在很少野生鮭魚了,尤其是美式大賣場賣的,有些廠商會把在外海圍起來養的也稱野生鮭魚。所以挪威的鮭魚是養在外海的嗎?也是養的。即便是市面上的野生鮭魚,大概只能稱為「非全程養殖」鮭魚,就是育苗飼養後,等到一定的歲數再放到特定流域裡讓鮭魚長大。我並不是說吃這種先育苗的鮭魚是不好的,只是這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的魚可以吃,為什麼只吃鮭魚把整個生態破壞光?何必呢?

Difference Between Wild Salmon & Wild Caught Salmon一文裡說明純野生鮭魚(Wild Salmon)很少很少幾乎沒有了,現在大部分可以買到的野生捕撈鮭魚(Wild-Caught Salmon)是先育苗後,放到河川裡讓他們自然生長沒有人為控制成長與大小,能買到這種的已經很好了,這種若手掌這麼長一片大約5、600多元,主婦聯盟跟棉花田偶爾可以買到,但因為量少也不穩定,所以日本料理店不會進這種貨。當然平常吃到的都是飼養鮭魚(Farmed Salmon),其營養價值已經跟營養師想的完全不同。

至於基改鮭魚在我的網站裡就完全不用討論了吧!

 

吃台灣沿海野生魚與友善低密度飼養水產維持食物多樣性

世界上的魚還這麼多種,何必單戀鮭魚?我現在會選擇台灣近海的海釣魚以及安全養殖的水產來吃,不會大老遠買挪威來的鮭魚與鯖魚(北大西洋挪威鯖)。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應該要了解一下建議食用的台灣生態魚種有哪些,如:透抽、秋刀魚、台灣鯖魚(胡麻鯖、真鯖)、四破魚、赤尾、竹筴魚、飛魚、鳳螺、台灣鯛、吳郭魚、九孔、虱目魚、草魚、鯉魚、鯽魚、鰱魚、牡蠣、文蛤、刺河豚。

如果要買養殖水產,可以去找一些友善養殖的虱目魚跟蝦,因為一般養殖的生長環境不舒服,魚蝦活不好,都必須要投藥,把魚的環境想像成人的生活環境就懂了。

除非臨近你住家的碼頭有捕蝦船停靠,否則你買的蝦子應該都是冷凍的。有些蝦子甚至在船上就被冷凍保鮮。更別提一路運送到市場都是冷凍的狀態。到市場後,蝦子會被解凍並分批放入展示架上。不過,與其他海鮮一樣。蝦子解凍後便會迅速腐壞。所幸你隨身攜帶能檢測腐敗的精密儀器-鼻子,除了清新的海風外,任何一絲臭味都會暗示你選購其他食材做為晚餐。因此選購蝦子時,只需善用你的嗅覺聞聞蝦子即可。

--節錄自《料理科學》,第238頁。

蛤蜊牡蠣蝦子我大部分都買台灣養殖的,偶爾有機會就會買遠洋漁船抓回來的蝦子,不論要買養殖或遠洋的蝦子都記住一定要買冷凍的,因為蝦子離開水池沒多久就死掉了,需要急速冷凍保鮮;如果是解凍後的蝦子不一會兒就發臭,如何讓他在市場上活蹦亂跳呢?我想人類要對這些蝦子動手腳應該是不難啦!而之前我也提過,大部分人不是對蝦子過敏,是對使用在蝦子身上的抗生素或化學物過敏,看看這篇的說明很清楚:養殖蝦吃到飽,抗生素吃到飽?添藥延命「殭屍蝦」 瞬間活跳跳增加賣相!

 

蔬菜

由於我們家已經直接跟老天爺借了一台大冰箱在蔬菜類下功夫,實際摸索過才能知道惡魔藏在哪裡。關於栽種的部分我有很多想講的,礙於篇幅只在這裡簡單提一下,請放心以後一定有很多實際經驗的專文轟炸。如果覺得農夫有沒有使用農藥與友善土地為優先不是你最重要的考量,那可以參考我三年前寫的這篇:《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顏瑞泓 / 《「無添加」反而更危險!》–有路昌彥,在此先就以前我採買時常見的幾種栽種方式做心得分享:

 

栽種方式

就我近年來的觀察與所知,我將蔬菜的栽種方式大致分為露天土耕、設施土耕、居家栽種、一般水耕、魚菜共生、植物工廠(芽菜類利用的是本身種子的能量,不在以上此列)。露天土耕算是最接近「原始」的栽種方法,土地與陽光的接觸最多;設施土耕則是由於氣候變遷或土壤因素導致某些栽種過程會使作物無法如期生長,而出現的溫室栽培;居家栽種就是都市人種在自家陽台或頂樓的栽種方式,有一般土壤、栽培土與無土栽種方式;一般水耕跟溫室栽培有點類似,只是沒有土壤必須靠營養液;魚菜共生顧名思義以魚的排放物當植物的營養物之一,標榜環保循環;植物工廠則是強調非常乾淨不需水洗可直接食用的室內植物,也是需要靠營養液才能活。

看看這些高科技的栽種方式,很酷沒錯,表面看來好像很有效率,但你真的覺得在人造環境下這樣對待植物是對的嗎?郭台銘投資亞洲最大的植物工廠在桃園令人讚嘆先進的科技蔬菜種植場和養雞場現代種植讓我們失去什麼?水耕菜的真相

蠻大部分的消費者選擇水耕、魚菜共生與植物工廠的蔬菜並不是因為酷帥,而是衛生安全問題,例如他們會擔心生菜裡的寄生蟲或大腸桿菌等問題,尤其是蝸牛爬過的生菜可能會使人類吃下廣東住血線蟲,嚴重者會致死。網路上不乏駭人的相關報導:生菜被蝸牛爬過 素食者染病金蘭醬油一家生吃非洲大蝸牛險滅門!染「廣東住血線蟲」5死 ,提醒大家生食蔬菜該注意這些問題,但是蔬菜買回家本來就該清洗啊!蝸牛黏液清洗掉就可以避免的問題,不用嚇到就此不吃土耕菜啊!我後來連生菜都盡量買土耕菜,當然自己當農夫後,就自己種啦!萵苣這種蔬菜對蟲來講是苦的,所以不太會被蟲咬,反倒是很常遇見蝸牛,洗一洗就好啦!

以環保的觀點來看,露天土耕的設備是最環保與天然的,而水耕、魚菜共生與植物工廠這類作物通常需要大量的光源與非天然的介質當植床來栽種,所以目前阿冠已經減少購買魚菜共生與植物工廠的蔬菜了,若颱風把蔬菜淹死或寒流把蔬菜凍死,這時候可以自己孵芽菜或吃自製冷凍蔬菜撐個幾天。

 

安全分類

好不容易栽種出來的蔬菜要上架販售囉!目前以有機認證無農藥栽種有農藥但零檢出符合農藥噴灑規定的產銷履歷認證幾大分類為主,有機認證需要花錢認證,受到驗證單位的規範,基本上認證沒做假的話,算是安全度最高的蔬菜;無農藥栽種則屬友善土地的迷你農為主,他們以友善方式栽種,雖沒有噴灑農藥,但是沒有花錢去做認證,所以在規定上不能稱為有機;有農藥但零檢出則是在栽種過程前期有噴灑農藥或化肥讓作物戰贏雜草或強壯些,但會拉長採收期,讓農藥自然代謝後才送到消費者手中;最後一項是目前農委會主推的產銷履歷,既然大環境無法讓這些農夫完全不碰農藥,那我就來規定安全劑量讓大家遵守吧!

若以阿冠的立場來講,我最推崇的當然是無農藥栽種,因為這些大部分都是小農們自發性友善土地的栽種方式,也因為無法量產到有心力應付繁雜的認證程序且有能力支付認證費,所以只能以良心來做販售,雖然良心很抽象,看不到也摸不著,是這世代最缺少的,但也不能否認有這樣的人存在。

這些栽種方式與安全分類孰好孰壞,端看消費者的觀念,如同本文上述幾種食材的挑選原則,有的人偏愛放養雞,有的人就愛飼養環境乾淨不要與外界接觸的雞;有的人愛吃油花漂亮口感好的榖飼牛,有的人愛吃偏向天然飼養的草飼牛;所以選擇農作物來源也是天差地別,有的人偏好與大地接地氣的蔬菜,有的人則覺得安全最重要;有的人覺得就是要以鈔票支持愛護這塊土地的農夫,有的人覺得認證只不過是騙人的噱頭。

 

水果類

水果類基本原則就是吃在地吃當令,在不對的時間吃到不對的作物,勢必要逆天進行人為的操作,為何要吃那種東西呢?

不要買進口水果增加碳排放,有辦法賣到海外的水果產業是無法實際幫到當地的農友也更傷害台灣在地農友。

台灣人吃水果越吃越甜,這狀況除了吃進過量糖分之外,更重要的是,化肥農藥砸下去蔬果要多大有多大,要多甜就有多甜,對於土地與人類的好處在哪?

 

穀物粉類

穀物粉類我除了古老原生單粒小麥之外(台灣只有現代小麥沒有古老小麥,但Einkorn玩過一陣子後,我後來都購買台灣小麥:歐樂麥仔粉(中高筋白麵粉)囉),都是買台灣國產的穀物製品,這些主要用來做一些中式料理或中式糕點,如玉米粉、葛鬱金粉(最古老的太白粉)、糯米粉、在來米粉、地瓜粉(真的地瓜做的,不是泰國進口木薯粉)、樹薯粉(非進口木薯粉)、蓮藕粉、米穀粉等等。

進口的粉類都比台灣自製的便宜很多很多很多,如果單以價錢考量,都不會選擇台灣自製的粉類,所以買台灣國產的穀物粉類就是直接支持在地農友也是減少碳排放的行為

 

豆類(豆製品)

豆類我家比較少吃,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阿冠無法抵擋豆類的植酸,一定要催芽或發酵後才能安心食用,不然身體很容易抗議。豆類發芽後的營養價值很高,糖分降低,我會歸在蔬菜類,如黃豆芽或綠豆芽。

豆類比較愛吃的是豆製品,阿冠很愛吃豆腐特別是臭豆腐,要吃豆腐的話就要從催芽開始,接著自製催芽豆漿再自製豆腐,得花不少時間才能吃到一塊安心豆腐(也可以買市售的非基改催芽豆漿來製作)。不怕植酸者可以直接買市售非基改豆腐,這些通常都是進口非基改豆製作,阿冠則是買在地國產豆類,催芽去植酸後再製作,連蜜紅豆也是這麼費工啊!

臭豆腐經過發酵,就不用怕那植酸,本來很想自己做,但我的釀造老師說不能教我這個,除非我住在荒郊野外,不然一定會被鄰居檢舉,而且這種傳統發酵方式非常容易被雜菌污染,他不會教我們危險的發酵方式。還好,我後來在棉花田找到成分單純且不添加消泡劑的臭豆腐,雖然是進口非基改豆製作,但兩權相害取其輕,現階段只能在家自己炸這種臭豆腐配自製台式泡菜解解饞了。

 

油品

油品這個議題很大,也很容易被商人操弄,尤其是植物油,我家近年來最常吃的是動物油、奶油、ghee、花生跟堅果。

 

動物油

動物油的豬油就是找上述信賴的豬肉供應商直接買他們煉好的豬油或者買生豬油來煉;鵝油則是很偶爾才會買一罐,市售鵝油很愛加油蔥酥,不能煎蛋只能用來炒菜,使用上會受限;雞油鴨油就是從買來的雞腿鴨胸直接取得即可;奶油就是買草飼發酵奶油,做烘焙或料理一起用:老潘則很愛用ghee來煎天貝,他說這樣超香。天然奶油裡有天然反式脂肪那是身體可以代謝的,是氫化或未氫化完全的乳瑪琳與植物油則會有身體無法代謝的反式脂肪,其香味也比不上天然奶油。有人愛標榜買高檔的手工奶油,我覺得沒必要吃到什麼純手工的啦!人生偶爾一次嘗個鮮就夠了,就像昂貴的伊比利豬一樣。倒是我偏好發酵奶油,放進嘴裡味道慢慢化開,好順好滑口,還會散到鼻腔,很棒的奶香味,吃慣發酵奶油再吃一般奶油會覺得比較膩。

 

植物油

植物油的部分除了透過花生跟堅果類攝取外,到現在還在消滅之前囤的椰子油、橄欖油與酪梨油。這些冷壓初榨非精煉過的植物油味道都很重,不是干擾食物原味就是阿冠聞到味道有時會覺得反胃不舒服。酪梨油跟橄欖油都類似草色,不會是透明色,大賣場賣的純酪梨油(pure)顏色很清澈透明,就是精煉的;椰子油近期則拿來當炸油希望可以快點吃完;橄欖油拿來淋沙拉、做義大利麵跟煎牛排;酪梨油挺苦惱的,目前只能煎牛排而已。最近新歡則是買玄米油來做美乃滋跟炸臭豆腐,玄米油加熱後聞起來有點甜甜的,挺特別。

關於一直被商人強調營養價值的椰子油與橄欖油,我是很麻痺了。自從我看到東南亞他們生活中煉得椰子油的方式就像我們在廚房裡煉豬油那樣稀鬆平常時,轉頭看看椰子油與橄欖油的各種廣告文宣,就沒什麼好起漣漪了,我不會去盲目追求純不純,因為他們的原理很像,用嘴巴分辨選擇我喜歡的香氣,最後我的身體與嘴巴會告訴我答案,自己的嘴巴嘗出來最準,只要容易有油耗味的,下次就不會買,總會吃到自己喜歡的口味。硬是強調各種先進的萃取方式與營養價值並打壓著其他平價椰子油品牌,對我來說也是操弄著健康議題來做商業銷售。

油品跟蛋白質一樣,把握越接近天然方式、越貼近生活、越容易取得的原則,就會比較符合在地飲食的精神。而「地中海飲食多吃橄欖油少吃紅肉」的議題被炒得如此發燙,其實你知道他們常使用的是豬油嗎?照直覺生活的古老地中海居民應該對這種飲食方式會傳遍全球也覺得很錯愕吧:地中海飲食多吃橄欖油少吃紅肉飽和脂肪油的科學根據在哪裡?

不論營養價值多高的椰子油或橄欖油或紫蘇油或堅果油都一樣,飄洋過海價格昂貴,並非人人都能這樣揮霍的。你我不是每天都在過年,可以趁生日過節給自己犒賞一下,平常還是要務實一點,況且我們吃非沙拉油的各式油品,都已經比一般人花費還高了。當然如果你荷包夠深,什麼都要追其極致,那就去啊!但不需要去遊說身邊的人造成人家壓力恐嚇別人沒吃這些油就會很慘之類。像奶油、ghee、椰子油、橄欖油、堅果、紫蘇油等等只能靠進口,不用過度迷戀這些油品啦!如果真的得靠這些油脂才能過活,那早期台灣這些油品尚不那麼風行的時候,不就應該滅亡了嗎?

 

糖鹽

台糖跟台鹽的原料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在台進行加工分裝,這已經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問題了。如果做發酵釀造需要大量醃漬鹽封就還是要買這種的二砂跟粗鹽,不然光糖鹽的成本可能就比原物料還要高。用在料理調味上頭,我會選購台灣砂糖與台灣海鹽,再搭配出國帶回來的天然鹽與一些買麵粉或補充品時順便採買的外國天然鹽,等目前家裡囤貨的鹽巴銷完之後,還是會以台灣在地海鹽跟旅行時帶回來的鹽為主。

至於那些天然不天然的代糖我都不會碰,因為在實驗室裡萃取出來的代糖是與我的「偏向原始的飼養栽種方式」與「碳排放問題」相違背的,我在代糖這篇文章裡說過了。

 

天然香料

我手邊有在使用的香料主要有中式香料、西洋香料、印度香料與南洋香料,我曾經專文分享過印度香料在哪買,有機超市也可買到有機香料,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其他特殊香料並無有機不有機的商品在架上可供選擇,只能在中藥行或特殊管道買到。香料類最擔心的莫過於農藥與重金屬殘留的問題,我當然也有考慮過這個環節,不過在沒得選擇又想吃的情況下,我只能告訴自己香料使用量非常低,我已經盡力找好來源,就別往心裡去了。

 

果醬醬料

各式果醬醬料調味料能夠自製的我就會嘗試自製,舉凡麥芽糖、番茄醬、花生醬、醬油膏、美乃滋醬、甜麵醬、豆瓣醬、酸菜白肉鍋沾醬與各式果醬等等我都自己來,在自製的過程中會去了解成分內容、每種材料的質地與其交互作用下的成果,對於廚藝與料理原理都會有所幫助。

 

蜂蜜

蜂蜜也是個很大很重要的議題,過度使用農藥會使得蜜蜂大量死亡,沒有了蜜蜂,整個自然的生態也會受到嚴重破壞。生態的議題就暫時先不在這邊講了,來講講怎麼買蜂蜜好了,若要直接冷水或常溫水沖泡來喝的就買有保留酵素的「熟成封蓋蜜」;若要做料理或烘焙使用的買一般「濃縮蜂蜜」就可以了,以上兩種皆常溫保存;而我們農場老師自己搖的蜂蜜是沒有經過蜜蜂或人工降低水分也含有酵素的「生蜂蜜」,就要冰冰箱保存。這三款蜂蜜只差別在於透過蜜蜂自我加工(熟成封蓋蜜)或經由人類加工(濃縮蜂蜜)或沒有加工(生蜂蜜)的方式而有含水量多寡差異,他們都是天然蜂蜜喔!只要不是拿糖水香精混充蜂蜜的台灣蜜都是好蜜。

參考資料:
蜂蜜濃縮引發論戰!「不加工封蓋蜜」與「濃縮蜜」差別在那裡?
自然熟成蜜有啥不一樣?
All About Raw Honey: How Is It Different Than Regular Honey?

 

天然發酵蔬菜

我在兩年前寫過自製天然發酵泡菜的文章,事隔兩年,有一些新學得的知識觀念要調整與補充,那會讓蔬菜的發酵更穩定與安全,尤其是關於直接抓空氣中的雜菌與亞硝酸鹽的部分。並不能每次發酵都靠運氣在做。另外,很多人對於醃漬與發酵不知道如何分別,到時會再專文說明。

 

天然發酵調味品

我們生活中常用到的醬油、米酒、米醋、味噌、天貝、鹽麴、味醂、豆腐乳、甜麵醬、豆瓣醬、豆豉等等的發酵品,有非常非常多的眉角,只有真正知道製程的才有辦法躲過那些手腳,只好自己做囉!

 

醬油

發酵調味品的部分,我想先講一點關於醬油的事情。挑選醬油不外乎就是希望純釀造無添加,政府也正在推包裝醬油標示規定,可是何謂純釀造無添加呢?我們有辦法從包裝上從醬油本身的質地去挑選嗎?很抱歉,要告訴你一個你不想知道的事實,那就是「沒有辦法」。是否為純釀造無添加、總氮含量多少等等的,除非你真的把醬油花幾千元拿去送精密檢測,否則無法從外觀判斷。純釀造標準與總氮含量都是可以經由最後步驟做調整而達到檢測標準成為純釀造醬油:不管傳統釀造醬油的比例占多少,即使僅使用少部分純天然傳統釀造的醬油,再加上多數化學醬油稀釋而成的醬油,只要符合檢測標準,也可以稱為「一○○%純釀造」。這樣該怎麼辦?只能回歸我常講的:把自己的嘴巴練刁或者找到能信賴的醬油釀造者直接跟他購買(但這種都已經一年前就被預訂了)或者自己釀!

還有,往後大家買醬油盡量買暗瓶裝的醬油,頂級的醬油一定要用黑玻璃瓶裝(但用黑玻璃瓶裝的不一定是頂級醬油,人生怎麼這麼難啊==);當年會有透明玻璃醬油瓶的問世是為了賣相且意外提高買氣,透明玻璃瓶裝好一點的醬油還要附個盒子或包裝袋遮光,這個販售方式一路流傳至今。大家都聽過「黑矸裝豆油」吧!這個是有原因的,因為醬油一旦發酵完畢取出裝瓶巴殺後會開始慢慢質變,最好是一年內喝完,不然就要放冰箱,但還是盡快喝完;如果裝在透明玻璃瓶裡,更要避光。

更多關於釀造醬油的眉角,請等我慢慢醞釀再娓娓道來吧!

 

味醂

既然講了醬油,那日式也稍微講一下味醂做代表好了。味醂基本上概分為味醂、本味醂與味醂調味料(市面上最常見),真正頂級且非常珍貴的味醂是多少米就做出多少的味醂,使用的材料只有米麴、糯米跟酒,酒精濃度約12-14%,顏色為琥珀色,釀造時間一年以上;稀釋四到五倍份量的味醂則可以稱為本味醂,在製作時會加入釀造用酒精與水飴調和,酒精濃度也是約12-14%,顏色為淡琥珀色,釀造時間二到三個月;味醂調味料成分很精彩,花少少的錢可以買到”很多”不認識的成分,因為不是發酵釀造品,所以沒有酒精成分,顏色幾乎是透明的(資料來源)。

我前些日子剛開封去年6月做的味醂,真的是香到爆,顏色呢,就像那種浸泡好幾個小時的紅茶色,開封就代表要立刻為下一份味醂準備,今年我用自己發的米麴釀了兩罐味醂,明年開封再跟大家分享囉!

想吃真正的發酵品,沒有別的竅門,就是耐心等。

 

乳製品(牛奶、鮮奶油、優格、乳酪)

我是不太推薦特別喝牛奶來補充什麼營養的,跟上述的野生鮭魚類似的原理,當人們開始一窩蜂地要從某些食物上獲得營養時,商人就可以從中動手腳取得更大的商機。在從未見過天光的奶牛——在英國,許多奶牛終年不見牧草和陽光一文中提到,:「在十九世紀的英國,奶牛們自由地散步、吃草是天然牧場常見的景象。隨着工業發展,英國的乳品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奶牛們的處境卻越來越糟。全英國可能有數萬到數十萬頭被「禁錮」的奶牛,在這些地方生活的奶牛,全年都見不到外面世界的天然牧草、新鮮空氣和燦爛陽光。」而即便是已經相對友善牛隻的紐西蘭國家,他們對待小公乳牛還是如此的殘暴(NEW ZEALAND DAIRY CRUELTY EXPOSED):「小公乳牛剛出生就被帶離母牛身旁,餵養牠們是在浪費資源,以廢物方式來對待牠們。

 

乳製品只是生活點綴

現在我家偶爾會買牛乳為了做蛋糕或麵包,買鮮奶油來自製cheese,買優格來當零食,買乳酪來搭配餐點。我也並不是因為上述的原因而減少吃乳製品,一來是因為我曾經很密集的吃乳製品(為了消滅實驗的自製乳酪蛋糕與打發鮮奶油),那陣子覺得肚子有大了些,所以有陣子我都要吃乳糖酶才敢吃乳製品,現在以少量吃乳製品來分散掉風險,也省下乳糖酶的錢;二來不要過度迷信什麼食物有什麼營養,就不會過度攝取造成身體抗議囉!

相關閱讀:
鮮奶油哪裡買

 

台灣手作乳酪

關於各式乳製品的選擇,牛奶與鮮奶油的話支持台灣在地酪農業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鮮奶油我寫專文說過了(點這複習鮮奶油哪裡買),這邊就把篇幅留給乳酪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台灣在乳製品的加工技術上還是沒有國外那樣成熟穩定,但並不代表品質不良。台灣在地的四方乳酪雖然只有兩款,通路比較廣比較好買,價格也比較實惠一點;想吃純手工乳酪則可以參考DIDA乳酪職人跟慢慢弄乳酪坊,慢慢弄乳酪坊我只知道他們也是台灣在地手作乳酪坊,尚未買過,無法實際推薦。

以前阿冠對於乳酪就不太熟悉,重新認識飲食後才知道天然發酵的食物是好東西。我在某次機緣下知道了無添加的DIDA台灣在地乳酪,從他們還在台北的時候就在網路上預定付款,老闆Henry接到訂單後才製作,老潘下班從內湖過去仁愛路跟Henry面交,到現在他們搬到台中,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間發揮專業了!

其實做乳酪要說難也難,要說容易也容易。在歐洲,乳酪就是一種牛奶擠完沒立即喝完就把它放在溫暖處(如壁爐邊),隔天起來就是起司前身了,這跟我們平常在家做優格的原理很像。所以,在歐洲甚至連學校都很輕易能教小孩製作乳酪,因為有牛奶加菌加凝乳酶,就可以做成乳酪。

有趣的是,差一點點的溫度,差一點點的時間與差一點點的手法,都可能會造成乳酪風味的差異,其實這正是乳酪迷人之處,你可能隨時都在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尤其是Henry看了很多食譜或教科書寫著乳酪製作的步驟,一步步照做後,結果往往不如預期。因為,你的牛奶與書中的來源不同,你所在的溫度濕度與書中不同,你所在的製作環境與書中不同,這些都是影響乳酪製作的重要環節。

雖然乳酪不是亞洲人或台灣人的原生食物,但是台灣有自己的牛乳,台灣有自己的海鹽,再加上台灣自有的氣候與濕度,這些在地食材與資源都是做成台灣特有風味乳酪的珍貴資產啊!Henry非常努力的結合台灣在地食材與資源要做出屬於台灣的乳酪!這樣的精神跟阿冠的飲食精神非常吻合,阿冠也被這樣的理念感動,一定要分享給大家知道。

 

天然乳酪與加工乳酪

好啦!我們現在知道乳酪是好東西了,市面上的乳酪琳瑯滿目該怎麼選呢?首先,可以看看包裝成分欄位,乳酪的主要成份應該就是牛奶、乳酸菌、凝乳酶,最多只能再添加鹽巴與天然色素(阿娜多),看到只有這些成分的乳酪就可以放心購買;但如果成分裡還有澱粉、大豆卵磷脂、乳化劑、氧化劑、防腐劑、調味劑、著色劑等等的成分你就可以輕輕放下,不帶走一片雲彩。加工乳酪會添加一些不屬於天然乳酪該有的添加物,這些在起司片、乳酪球、乳酪條裡很常見,他們的乳源品質也比較不好,甚至含乳量也很少,口感跟天然乳酪完全不同;如果買起司專櫃整塊的起司去切,一般來講品質會比較好也比較安全,當我想做焗烤卻沒買到成分單純的乳酪絲,我會在專櫃買整塊起司請他切片,回家再自己切絲。

我購買乳酪的地方主要是在City’super(台中以北有分店)、goodwell(北中南有分店)、微風百貨超市等都可以臨櫃購買,台北天母家樂福也有專櫃可以買,這些有專人服務的櫃都可以試吃,如果不知道要怎麼挑的話,可以請店員協助。買的時候記得要問保存方式,多問能增加印象。如果因為地緣關係不方便到這些店購買的話,在台灣蠻多有機店也都可以買到不錯的乳酪。

另一個有人問過的問題是:「請問起司如果上面有標示含有反式脂的就是不好的對嗎?」「不一定喔!正常的牛奶做成奶油也會有反式脂肪,只是動物性的反式脂肪是天然可代謝,而植物油做成的氫化反式脂肪是無法代謝的。」

由於上個段落阿冠提到乳酪畢竟不是台灣人的原生食物,在技術方面也沒有國外那麼成熟,所以買到進口乳酪是很常見的,我則是國內外的乳酪穿插搭配購買。

延伸閱讀:愛吃起司的你不可不知:天然傳統起司與再製加工乳酪的差別

 

咖啡

台灣自產咖啡已經蠻成熟且多樣性,秉持著吃在地吃當令與降低碳排放的精神,我鼓勵老潘去挖掘台灣自產的自然農法咖啡或者出國自己扛咖啡豆。我們曾經請教過專業咖啡師關於低咖啡因豆的相關知識:「目前台灣自產的咖啡只有無經過任何化學方式處理的水洗豆,但並沒有低咖啡因豆。我們並不提供任何低咖啡因豆,即便是瑞士水洗低咖啡因豆。以這麼新鮮的生豆來看,只要沖煮得宜,咖啡因萃出率都很低的。我們也不贊成目前除了二氧化碳高壓萃取法以外的低咖啡因處理方式,畢竟健康很重要啊~」

所以我的解讀是,好的咖啡豆是不會拿去加工成低咖啡因豆的,就像高檔的紅酒不會拿去做料理,頂級的醬油不會拿去做調味醬油一樣的道理。喝老天爺給的原型咖啡豆應該還是最能品嘗出咖啡的風味,不是一定要單戀低咖啡因的豆子。因此當有人因為健康因素而推薦你喝低咖啡因的咖啡,推廣吃原型食物卻喝加工咖啡,這樣豈不是本末倒置了?!我認為真正飲食自主的人,該了解的是自己每天能喝多少咖啡因,而不是盲目的跟從喝低咖啡因的咖啡:王峰醫師:每天喝多少咖啡因算適量?要喝咖啡就好好喝,咖啡含咖啡因是事實,要喝就要喝天然的。不用去強調什麼低咖啡因,看看這些低咖啡因咖啡之製作方式,你會覺得自己還在喝咖啡嗎?

咖啡因在人體裡的運作,也不是刺激腎上腺如此單一的解釋而已,還可能牽扯到基因等等複雜的因素,多了解一下,才不容易被商人操弄啊!可以讀讀這篇:營養師解析咖啡因的背後科學:為什麼有人對咖啡因無感,有人喝了睡不著?

 

茶葉(抹茶)

阿冠以前只喜歡喝綠茶,空腹也能喝,現在則偏好完全發酵的紅茶,半發酵烏龍茶也可以喝,唯獨未發酵綠茶太寒,喝太多容易拉肚子。毫無疑問茶葉也要買台灣自產的囉!而且台灣已經有很多自然農法的茶葉味道都很棒,沒有理由不買台灣友善農法的茶葉來喝。我們去年底在日本農業大鎮的鹿兒島旅行時也買了一些有機茶葉與無農藥茶葉回來喝,後悔沒有多買幾包,哈哈!

我家有一隻抹茶控,所以還要多煩惱抹茶來源,目前透過團購或友人旅行時帶回。其實抹茶粉的單次用量不大,我家也不是那麼常做甜點,抹茶粉用量很慢,買一包可以用好久啊!但還是盡快用完比較新鮮喔!

 

巧克力

其實台灣屏東已經有蠻多巧克力園,我有買過純巧克力粉來做過點心,風味也不差,手邊國內外的巧克力粉清一清之後,就會以台灣自產的巧克力粉為主,鼓勵台灣農友與減少碳排放的實際行動又增加一項 。有了台灣巧克力粉再加上出國挖寶或朋友贈送的成分單純巧克力穿插著吃,這樣的巧克力人生也夠豐富了!

 

要吃什麼當然自己決定就好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阿冠會持續搜集資訊不斷進行人體實驗,也會隨時調整增刪調整資訊(再強調一次,不要亂截圖請存網址,因為我會隨時更正新增內文,到時候一直抱著舊資訊不要怪我喔!)。阿冠一個人的力量不足,無法顧到全面,錢包在你的身上,要怎麼買請自己決定。不跟著進步的供應商一定會被我們淘汰,沒有一輩子吃同一種食材同一間供應商的道理,分散風險或許是讓身體不要累積同樣毒素而超標的一個方法。

關於食材與飼養方式很多方面我還是肉腳門外漢,持續學習當中,這篇分享的只是我個人個人個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的選擇方式而已,不代表唯一的方法,而且看自己現在跟兩年前的級數也差很多,或許兩年後再來看這篇文章也是覺得自己很鳥,但是我希望把我目前已經知道的一些眉角甚至是很多人採買的盲點先記錄下來,因為這些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反而很有可能會因為時間的演進而更加惡化。不要看完我這套再來戰我,看完文章的每個你知道如何列出自己的需求就夠了。我的網站沒有要叫任何人跟著我吃跟著我買,你都可以自己選擇,不要看了我的選擇還來質疑我喔!直接把網頁關起來就可以了。

我覺得如果各位對食材的任何方面有疑慮就不要再買(如宣傳、價格、包裝等等),買自己心裡能接受的比較重要。當然多開發新的食材管道是必須的,他人強力推薦一味說好,若自己心裡有疑慮,其實還沒上桌前就白費這些食材了。我也買過很多食材是大家說好,但我吃起來就是不對的東西,就不要再買那家就好啦!所以,選擇我們當下口中能接受的食物、荷包能承受的食材最重要!

寫採買文不是要推薦大家一定要吃甚麼才是好的才是對的才吻合健康飲食需求,甚至開團購或開賣場賺小農的錢(當小農付不起或不想付合作費就終止合作終止推薦,這樣對我來說就是變相拿錢推薦),而是把一種挑選食材的原則記錄下來。給有同樣挑選原則的人一個互相討論學習的地方;給沒這樣思考過的人一個新的購物方向而已,不需要用來綁住任何人跟荷包。了解食材成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知道手中的東西到底算什麼價值?有時候當你確切了解製作過程與成分組合後,可以避免被故事包裝行銷騙了,會發現價格高的不見得比價格低的東西好。我只是把我知道的事情冒著生命風險跟我的讀者說,給大家多一個方向的思考而已。

再強調一遍,以上是採買食材回家料理的原則,外食我不會這樣強求店家,這篇說明過了:外食與自煮的雙重標準

 

最後,我希望大家在重視健康之餘,應該要多花點心力反思我們對這塊土地盡了多少心力;重視健康之餘又傷害了這塊土地多少。我不知道來自四面八方的各位所尊崇的飲食法理念如何教導你們,是重視遠在海外的超級食物勝過在地食材還是吃在地吃當令符合自己生活的天地運行?我管不著。我只知道我自己沒有說一套做一套,這樣就夠了。

註:本文特例開放留言詢問文章中沒提到的食材類別,當然我同樣只會回答我的「選擇方式」,不會直接推薦品牌跟哪裡買喔!

 

  • 順勢飲食,聽身體的聲音,照需求不是照教科書補水。
  • 吃在地吃當令。(我很粗淺的愛地球方式請點這。)
  • 不回答任何食材哪裡買的問題,留言將直接跳過不回答。(別養成習慣在網路上當伸手牌追隨食材,與其抱回一桶魚,不如撿到一根釣竿找到釣魚的方法才是。很多魚可以撿的地方反而要小心陷阱,點這篇複習。)
  • 本網站的所有料理皆由阿冠(或老潘)親自製作與拍照,台灣少見的特殊料理或特殊烘焙品會於飲食週記裡附上連結。(我做過覺得值得推薦的才會寫文分享,不好吃或不天然的配方就不用在我這打廣告了,廠商規定在這。)
  • 本網站的飲食文章,皆是阿冠自身經驗分享,僅提供參考。每個人都擁有不同飲食習慣的權利,阿冠不針對個案做建議與評論。我不是任何飲食法的代言人,任何飲食法對我來說都各有優缺點且無法適用於所有人身上,跟你不同不代表你或我是對的,只是彼此對生活的重心與領悟程度不同罷了!拋下框架靠自身的實際體悟才能領略。(自己的身體自己救,看不懂也無妨,自己承擔選擇就好,點這篇複習。)
  • 本網站所提及的各種原則方法,是以無糖尿病者、非前期糖尿病者與沒有以減肥方向者為主,純粹就是生活態度原則的分享。如果已有任何疾病與想減肥瘦身的人,請遵照醫師指示,不要自己亂亂試,很危險的啊!(這篇已有說明。)

 

歷史上的今天,我寫了...

你也許會喜歡

8 留言

  • 回覆
    patty tsai
    2018-05-07 於 10:26:14

    非常用心的文章,每次看妳的文章都覺得很舒服,淡淡的筆觸,但全然是你用心的累積。

    • 回覆
      跪婦阿冠
      2018-05-07 於 17:35:18

      謝謝你懂得!(啾)

      這年頭願意靜下心看這麼多字的讀者真的很不容易,我也不想為了點閱率拆成很多篇,有緣自會相逢。

  • 回覆
    Natalis
    2018-05-07 於 19:25:43

    謝謝阿冠的好文!!!

    • 回覆
      跪婦阿冠
      2018-05-07 於 20:35:40

      不客氣!

      距離你的發問將近一年我才把文章整理好,久等了,呵呵!

  • 回覆
    MH
    2018-06-20 於 00:06:13

    最愛這種長知識的長文(看了好幾天終於看完了,哈),你棒棒!

    • 回覆
      跪婦阿冠
      2018-06-22 於 23:30:34

      你真的是有被虐狂啊!被我養壞胃口了,哈哈!不過我個人也是偏愛這種類型的文章(都花時間看還看一堆言不及義或沒頭沒尾的文章,真的很浪費生命),但是每寫一篇就殺死好多腦細胞,要休養一陣子才能再發這種文,不然我會掛掉。

    • 回覆
      MH
      2018-06-27 於 22:10:03

      被發現惹(掩面)
      你慢慢寫啊,寫太多也來不及看XD 現在這樣剛剛好~哈哈哈

    • 回覆
      跪婦阿冠
      2018-07-11 於 14:46:01

      最近要先趕週記進度,不然寶寶出生後,能寫完on檔的都要偷笑了,應該沒時間再補以前的了。

    該你說說話囉!不用登入也可以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