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我本來也不太懂。 「同情心(Sympathy)與同理心(Empathy)」是所有父母親都很關心的議題,但是我們自己真的明白何謂同情心何謂同理心嗎?甚至我覺得這兩個詞已經被多數父母或所謂的教養專家濫用了。我原先對這兩者的概念與差別也是有點模糊,直到看了影片後,終於釐清關鍵點也把我的疑惑解開了!本文並不是直接針對影片內容做說明,也不會跟影片中的脈絡一模一樣,而是透過我被解開的點再加入我自己正 […]…
順勢育兒
-
在17世紀時,兒童被認為只是大人的縮小版,兒童的權利不被重視;聯合國大會在1959年通過兒童權利宣言與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強調兒童應獲得特別照顧之必要性。我們要正視孩子是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不再是大人的附屬品,要尊重孩子,他們不只有生理與心理需求也有學習的需求,不能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
-
教養類書籍滿街是,每種立場都有各自的擁護者,我自己挑選參考的第一原則都是是否順應人類天性順勢教養孩子;若是以處罰、責備、壓抑、威脅、控制、隔離、訓練等逆勢方法來管理孩子的行為時,不論他能教出多麼符合社會期待的孩子,這種書都不會在我的書單當中,其實也正因為會教出「符合社會期待」的孩子而讓我卻步。 雖然書櫃裡自己買的書跟圖書館借來的書已經好幾疊等著看等著寫,但最近天下雜誌的編輯與我聯繫,讓我注意到「 […]…
-
跟政府買了三倍振興券之後,一直沒看到對我們家來說最划算的方案,因為奢侈品就別談了,很久沒買了;生活日用品也是夠用就好;感謝農遊券補進了很多食材;藝fun券也幫腦袋補了糧食。某天老潘忽然說短時間內應該無法出國(小孩太小加上疫情的關係),要帶我們去員工旅遊,把手邊剩下兩組完整的三倍振興券跟安心旅遊補助搭配使用,完成了這趟不用花很多錢的奢華之旅。…
-
接下來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的網站應該會以順勢生產、順勢育兒與自我思辨類的文章為大宗,或許我提到的觀點與想法對多數人來講會是蠻大的衝擊(或是天方夜譚胡說八道)。正因為如此,我更覺得這些需要被記錄下來,我也漸漸明白我人生的其中一個使命在此;而為了未來方便溝通一些我自己定義(捏造)的名詞,在這篇文章也一併先做說明。…
-
本來我的草稿堆裡就有幾篇要談關於性別平等、性別尊重、大人式霸凌等等的議題,一開始在構思文章的時候,想說要不要把跟性教育有關的想法都拿出來講,後來想想這樣內容太多太複雜了,反正這個主題大概是一輩子講不完了(表示還有很多篇等著寫),那有想到什麼就寫一點記錄下來好了。這篇還是先專注於粉紅口罩與公主水壺事件就好,就當做人類世界遇上大逗號(武漢肺炎)的番外篇吧!因為這次武漢肺炎疫情全民發配的口罩裡無法選色 […]…
-
雖然懷孕生產文還在連載當中,但差不多要開始來安排寫一些生活育兒觀念的文章了,不然懷孕生產文保守估計要再寫一年的工作天才有可能寫完。依照慣例還是要先交代一下演變這些育兒觀念的脈絡,讓大家往後在閱讀我們家的生活文章會比較有個依據及邏輯。意思也就是當你看的書籍跟接觸到的資訊來源與我不同,我們的信念與邏輯也會不同,當然面對小孩的處理手法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導致一開始看不懂文章或不認同觀念也是很正常的,但是 […]…
-
喔耶,我終於可以開始寫這系列的文章了! 這又是個新單元(最近狂開新單元啊),先來簡單交代一下為什麼取名叫「與孩共學」。「親子共學」或「親子共玩」或「play group」這些詞在近年漸漸成為顯學甚至被商人濫用商品化(跟溫柔生產同樣下場)。當然每個團體本來就有各自的宗旨,有的採不打不罵不恐嚇不威脅不利誘,有的採華德福體系,有的採蒙特梭利方式,有的採說之以理的管教法,有的只要親子有一起來報名(繳錢) […]…
-
從2015年開始藉由世界地球日來檢視自己一年來為地球做什麼事,默默的來到第五個年頭了!延續去年阿冠在2018年世界地球日文章裡提到「給家裡清爽的空間是很重要的環保氣氛」精神;今年則是要強調除了斷捨離現有的雜物之外,減少購買就可以減少製造,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環保啊!有了小孩之後,想要「更環保一點」的想法比以往更強烈,可能是希望不要給下一代太糟的生活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