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陳柔縉。。王永慶的兩百圓。。

看書看影視看展覽 生活瑣事
雖然這件事情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了,但我還是想要上來碎唸一下…

王永慶事業輝煌,是台灣人的一代傳奇。關於他的故事,莫不從「赤貧」講起,都說是父親給了他兩百元,讓他在嘉義開了一家小小米店,才有日後的台塑王國。

讀報章雜誌,如果眼睛不在「兩百元」稍做停留,一滑過去,那個兩百元真的很少;買兩個便當,剩下來也幾個銅板了,但是,如果再仔細多想幾秒,一九一七年出生的王永慶,十六歲自立開米店,那個「兩百元」必須倒飛七十幾年,回去一九三三年的「兩百圓」。當時,除了不記做「元」,而寫成「圓」之外,「兩百圓」也不是兩個便當可以計量。

一九三三年的兩百圓有多大?王永慶出生的那一年,公學校老師的月薪十七圓;一九四五年,日本統治台灣的最後一年,小學女老師月薪才漲到五十圓。其間的二零年代,一個南投竹山的警察月俸為十八圓;三零年代,巴士的車掌是時髦的女性工作,台籍的車掌小姐可以拿十五圓。台灣前輩作家葉石濤比王永慶小八歲,他曾說,那個年代,一個月二十圓,「全家即可溫飽」」,一個月如有十幾圓,「就很好過了」。所以王永慶開店的兩百圓資本,大約是一般職業十幾個月的薪水,不算太少,似乎不能以「家貧如洗」來形容。

一九三零年代,國泰的蔡萬春賣菜的父親給他的一圓加上他自己存的一圓九角,總共不到三圓;高雄東南水泥的陳江章身上只有四圓;新光的吳火獅一個月才領三塊錢。相較之下,王永慶從父親那裡得到的兩百圓,少去好幾年的血汗。

勤奮是那一代企業家最鮮明的標誌,不論是兩百圓起步,或是四圓渡海,都永遠值得傳頌與學習。只是,兩百圓被拿來當寒微的佐證,顯然是戰前日本時代的歷史不傳,民間記憶不相連續,才會被如此想當然爾。

——————-內容擷取自《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王永慶的兩百元有多大




阿冠只是想說:

現在不要再用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跟”只有兩百元白手起家“這個話來誤導小朋友了,因為他的學歷相對來講比我們高、資金也比我口袋的多。我不否認他真的很厲害,因為我也曾經跟他合股投資公司過(但他掛了,我不相信他的小孩,目前已收手…)可是我覺得要把兩百元很辛苦白手起家這個故事拿掉比較恰當,畢竟那是當時資料的流傳不變所造成的”誤會”。而且現在整個大環境不同,真的要白手起家像王永慶這種地步,坦白說,真的很難…

最近剛好看到床邊書的這篇有感而發上來提一下,鞠躬!謝謝!

歷史上的今天,我寫了...

你也許會喜歡

2 留言

  • 回覆
    潘少俠
    2011-05-08 於 14:25:40

    那時候赤貧, 但人人有事頭可以作, 連小孩都有囝仔工可作; 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是窮忙的時代, 過勞死時有耳聞, 只能感嘆時代變遷逼人太甚啊~~~
    版主回覆:(05/09/2011 09:19:47 AM)
    對呀!所以我覺得現代已經不能用勤能補拙及白手起家有的沒的來提點小孩了,如果在公司上班就沒什麼好建議(因為老闆不歸我管=.=);如果想要有其他發展還是要找對方法掌握人脈關係,才比較有機會成功了!

  • 回覆
    Yuki
    2011-05-08 於 16:39:02

    王永慶有他強的地方啦, 可是也不能夠以當時跟現代的時代背景來比較啊. 尤其是一堆老闆拿當時勞工的待遇來比較今天要我們做到爆肝死, 這樣就真的有點太過分了. 台灣的勞工跟雇主都有很多需要努力改進的空間啊… 像王永慶當時可以成功的時代背景, 以今天來講不大可能啦. 所以拜託那些以訛傳訛還是斷章取義的人不要在拿這種東西來唬爛人了. 現在可以學習的大概只剩下其精神了吧.
    版主回覆:(05/09/2011 06:59:40 AM)
    是呀!這年頭,有時候"精神"還不見得發揮的了效用….

  • 該你說說話囉!不用登入也可以留言喔!